金滅遼這一年,分兵兩路,南下攻宋。西路被阻於太原,沒有進展;東路很快占領了燕京,渡過黃河,直抵東京開封城下。宋割地賠款,向金求和。1126年秋,金兵第二次南下,抓走了宋朝的父子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第二年,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延續了宋的政權,史稱南宋。1128年,南宋定都杭州,稱臨安府。趙構在位期間,金國處於興盛時期,對南宋一直采取攻勢,而南宋則采取守勢。就在他定都的這一年,金將完顏宗弼率軍攻打山東,很快就打下了徐州,渡過淮河,逼近揚州。這時,宋高宗趙構從揚州逃到杭州,再從杭州逃到越州和明州,最後又從定海入海,逃到溫州,他任憑金軍長驅直入,不組織有效的抗擊。
為了偏安一隅,南宋統治者和利益集團,反對抗戰,迫害嶽飛等抗金將領,不斷退讓求和,割讓大片土地給金,並接受金朝的詔書,每年向金納銀25萬兩,絹25萬匹,後來增加到每年30萬兩,還賠償犒師銀30萬兩。南宋得以苟延喘息。
7.元明清——合
就在金欺侮宋朝的時候,金的背後已興起了一個強大的的蒙古。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一直過著以遊牧為主的生活。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時,蒙古族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領袖鐵木真。它作為部落首領,於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為大汗,稱為成吉思汗。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它於公元1227年消滅西夏、1234年消滅金朝,宋金對立的局麵也就結束了。
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台、蒙哥、忽必烈先後繼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700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統一中國之後,並沒有停止對外的軍事行動。此後,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後使高麗、緬甸、台城、安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在國內,為了統治漢族人民,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在這種製度下,漢人的地位極低,成為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故而,在元朝統治初年,曾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但都未能成功。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遊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曆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由於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以黃道婆為首的一批手工業者,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製範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存在了97年,先後曆11帝(自世祖忽必烈始),但由於元朝對漢族人民的歧視,使其過早滅亡,成為將來的清朝統治者的前車之鑒。
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25年中,元朝先後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見當時元朝內部的鬥爭之激烈。元朝後期,各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
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卷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六、七年的時間裏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於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
明朝自神宗之後,明朝逐漸走向衰落。公元1628年,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即位。此時的明朝已是內亂紛紛了。崇禎十三年,由李自成、張獻忠率領的軍隊分別在四川、河南擊敗明軍,此後他們規模不斷擴大,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朱由檢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至此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