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別讓壓力壓垮你(一)(1 / 3)

減輕中年人的負擔

現代社會是一個“壓力的社會”。而在所有的人群中,中年人麵臨的壓力最大,承擔的責任最多。“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個頂梁柱”,這就是中年人狀況的真實寫照。在單位裏,中年人是骨幹,承擔著最重的任務;在社會上,中年人是棟梁,肩負著最多的責任;在家庭中,中年人是核心,承受著最大的壓力。事業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經濟的壓力,像三座大山壓在中年人的肩上。而當壓力超過能承受的負荷,同時又不能有效地應對時,則給中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有的人未老先衰,疾病纏身,有的人不幸早卒,令人扼腕。如何給自己減壓,如何給自己鬆綁,是擺在中年人麵前的一個極其嚴峻的課題。

記得小時候,父親在家門口栽了一棵柚子樹。當時我看著那株剛剛栽進地裏的細瘦柔弱的樹苗,風一吹便搖擺不定,雨一來便顫抖不止,心裏便忐忑不安,總是擔心它活不了,或者是活不久,或許會在哪一天被風吹斷了,被雨打死了,甚至會被小狗小貓們糟蹋了。為此,我們一家人都小心地嗬護著這株幼苗。春天裏風多雨大,我們用兩根小木棒給樹苗做了一個支架;冬天裏冰天雪地,我們用草繩纏在樹苗身上保暖。幾年後,那株樹苗終於長大了,長成了一株挺拔的大樹,粗大的樹幹,健壯的樹枝,繁茂的樹葉,傲然屹立在我們的家門口。尤其讓我們興奮的是,那一年的秋天,整個樹上都掛滿了小燈籠一般的柚子。然而,就在我們看著那滿樹的柚子高興時,一天夜裏,一場秋風夾著秋雨襲來,這株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柚子樹竟然攔腰斷了……

這棵柚子樹沒有死在孱弱的幼苗期,沒有倒在凜冽的寒風裏,卻倒在了最為繁茂的時節,倒在了即將收獲的時候,這讓我感到非常的疑惑。後來谘詢鄉裏的農技員,這才知道,那是因為這棵柚子樹背負了太多的沉重。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將它過多的樹枝剪掉,將它過多的果實卸下,也許它就不會被風吹斷了。

30多年後,當我坐在報社編輯室,編著那些不堪卒讀的英年早逝的新聞時,我便時常想起小時候家門口那棵被風折斷的柚子樹。為什麼許多人會魂斷於壯年,早衰於中年,不也就是因為背負了太多的沉重、承受了太多的壓力嗎?!

毫無疑問,中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按當前國內外比較認同的劃分,中年期是30~60歲這一年齡段,這是一個人體力、精力與知識儲備、閱曆經驗的最佳結合期,是生產力、創造力的鼎盛時期,也是全身心投入、爭取人生最大成功的工作年代。中外人才學研究都發現,盡管不乏早熟早慧的天才或大器晚成、夕陽噴薄的鴻學碩儒,但最富成果的時期大都集中於35~55歲階段。有人統計從公元600年到1960年出現的1243位科學家的1911項重大發明創造的最佳年齡是35~45歲,100年來絕大多數諾貝爾獎獲獎者的主要成果也大都出自於這一年齡段。

然而,讓許多人忽視的是,中年時期也是身體素質與生理機能由盛到衰的過渡階段。雖然他們也從爬樓梯時開始氣喘、從看書時漸漸眼花,意識到自己已是人到中年,“朝如青絲暮成雪”,飛逝的時光讓他們感歎青春已經漸行漸遠,現在留給他們的隻有中年的責任、中年的重擔,但他們對身體的變化不重視,或者是不情願重視,而要繼續保持一副年富力強、意氣風發的樣子,在社會上頑強打拚,在家庭裏如牛負重。

不論是傳統還是現實,都把中年人推到強者的位置上。中年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出成就,打出一片天地來,下可安身立命,上可光宗耀祖。因此,在家裏,他們是頂梁柱,要為父母養老送終,要操心兒女的學習就業;在單位裏,他們是骨幹分子,是中堅力量,要“立言立業”,出成績出成果,要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中年人的家庭負擔最重,社會責任最多,心理壓力最大。尤其是現代社會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節奏、社會轉型帶來的新挑戰、呈幾何級數增長的信息爆炸,再加上考學求職、婚姻裂變,難以卸肩的工作壓力、生活的壓力、就業的壓力、成功的壓力、貧窮的壓力、教育的壓力……形形色色的壓力將現代中年人壓得喘不過氣來。昔日的女繞膝下、兒騎父背的天倫之樂已經成了一道遠去的風景。

中年,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人生階段。走向中年,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社會和家庭的兩副擔子同時放在自己的雙肩上。這是我們無法推卸的責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但是作為中年人來說,也一定要接受青春已逝或青春將逝的現實,認識自己的身體畢竟不像青年小夥時期那樣健壯,要科學、合理和有效地安排工作、社會、家庭、健康之間的關係,不要為了爭一時的虛名,圖一己的私利而犧牲了健康,放棄了人生的快樂。現在有許多中年人不能正確地對待事業與經濟的壓力,一味拚命地工作,拚命地賺錢,不注意勞逸結合,結果導致未老先衰,疾病纏身,甚至英年早逝,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中年人需要事業的成功,需要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但中年人也必須承認並正視身體的變化,對自己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會角色上的變化進行自我調節,給自己減壓,給自己鬆綁,以便更好地適應中年期的工作和生活,使人生更加燦爛,使中年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