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屬西南非發生暴動
1月11日。西南非赫雷羅族已殺害120多名德國移民,而德軍司令索薩所率領的部隊仍未能平定此次的暴動。
德屬西南非發生赫雷羅族暴動事件時,當地的一支德國駱駝巡邏隊由於德國從未補償因興建歐特福鐵路而征用赫雷羅族的土地,加上最近又發布一項命令,允許傷殘退伍的德國士兵采行動掠奪赫雷羅族的牛隻,作為政府積欠他們長達1年債務的抵押,因而引發赫雷羅族暴動事件。
雖然自1894年魯特威少校成為德屬西南非總督以後,已與許多當地部族領袖締結同盟,並與霍屯督族領袖威爾比訂立合約,結束了遊擊戰。但赫雷羅族長卻不願意和談,並表示赫雷羅族人願為此次屠殺負責。
日本、俄國經過長期談判雙方互相提出最後通牒
1月13日。經過2年長期談判,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對俄提出最後通牒。
7天前,俄國駐日大使暨談判全權代表羅森向日本提出最後通牒:
①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優越權益,但不允許日本在朝鮮沿岸設置軍事設施。
②劃朝鮮北緯39度以北區域為中立地帶。
③俄國承認日本與清朝所訂條約上的東三省利益。
日本接獲這項通牒之後,今天也對俄國政府提出最後通牒:
①日本撤銷在朝鮮沿岸設置軍事設施之要求,俄國也撤銷建立中立地帶之要求。
②俄國不得幹涉日本及其他國家與清朝訂約,在東三省取得利益。
③日本承認俄國在東三省的特殊權益。
然而,俄國對此通牒未作答複,反而經由西伯利亞鐵路增強遼陽、旅順、鴨綠江等地的兵力。
羅斯福否認他支持巴拿馬
1月4日。在遞交給國會的關於巴拿馬運河條約的谘文中,羅斯福總統想在國會考慮這一條約之前澄清自己的立場。總統否認了他同情政變後上台的,控製巴拿馬革命政府的軍人集團的說法,使運河問題由政治問題變成了一個具體實際的問題。總統在谘文中很明地說,他的政府已經承認了巴拿馬政府,國會即使不通過這項條約,巴拿馬也不會因此而重新歸於哥倫比亞。他強調說,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是否要開鑿巴拿馬運河”。
總統明確這個問題,為的是減輕南方參議員的憂慮。南方議員們普遍反對這項條約,盡管他們的許多選民讚成簽訂這項條約。主要反對者是亞拉巴馬州的議員摩根。他譴責總統支持巴拿馬革命和政變後上台的軍政府。然而內華達州和馬裏蘭州的議員們卻表示支持當局的行動方針。
美國海軍遠征隊在去巴拿馬地峽的途中
日俄準備開戰
1月31日。幾艘俄國巡洋艦正在等侯朝鮮的日本海軍中隊,另外幾艘俄國戰艦於半夜起錨趕去增援。一支俄國軍隊已奉命離開符拉迪沃斯托克,去阻止日軍在旅順港登陸。一支俄國公使館的護衛隊在濟物浦(仁川)上岸,但日本的鐵路拒絕運送這些俄國士兵去漢城。
日本首相於昨天在東京召見了外務大臣、戰事大臣、財務大臣和海軍大臣,但會見後日本的態度仍不明朗。俄國官員宣稱,他們在聖彼得堡的政府想和平解決與日本的危機。據報道民眾對比反應冷淡。
美國人撤離古巴
2月5日。今天下午,隨著古巴軍營內的美國國旗的降落,美國結束了從1899年1月1日開始的對古巴的占領。古巴國旗隨即升起,取代了美國國旗;鳴禮炮21響向國旗致敬。隨後,最後一營美國軍人登上了薩姆納號運輸船。新成立的古巴共和國第一屆總統托馬斯·帕爾馬表示感謝美國對古巴的友好情誼。
日軍向俄軍發動突然襲擊
2月10日。日本和俄國正式交戰。日本艦隊晚間在旅順港外用魚雷襲擊俄國艦隊,快速獲勝後正式宣戰。不久,俄國艦隊出擊,但日本艦隊已經向東南方向撤退。
俄國的兩艘戰列艦“雷特維桑”號和“采薩列維奇”號以及一艘巡洋艦“智神”號被日軍魚雷擊中,損傷嚴重,沉入旅順港航道出口處,使其他俄國軍艦無法駛出內港。另兩艘巡洋艦“瓦良格”號和“朝鮮人”號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受圍,在日本軍艦的攻擊下失去戰鬥能力。
倫敦海軍部提供消息的人認為,日軍這次勝利使俄國在朝鮮和滿洲的作戰計劃化為泡影。俄軍除了遭受上述損失之外,在一次短暫的遭遇戰中,俄軍另4艘軍艦(其中有戰列艦“波爾塔瓦”號,巡洋艦“諾維克”號,“阿斯科爾德”號和“迪安那”號)損失嚴重。海軍部提供消息的人說,俄軍的這些損失使日軍可以隨意在朝鮮和滿洲的任何地方登陸。
昨天,約8萬名日本陸軍士兵登上了朝鮮領士,開始向朝鮮王國的首都漢城進軍。其他日本軍隊在朝鮮南部和西部登陸,其中有1000名士兵在兩艘俄國巡洋艦的炮火之下,從仁川登陸。據報道,迄今為止,沒有參戰的俄國軍艦,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被冰封鎖著,無法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