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高息”的陷阱

近年來,人們的投資意識越來越強,想用現有的錢,獲取更多的回報。因此,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和個別單位,抓住人們的這一心理,打著投資公司、互助基金會等旗號,甚至直接設立“錢莊”,以吸收股金、集資的名義私自或以半公開的方式向村民、居民集資,許諾有高額的利息,甚至拉當地的領導或親屬來參與。開始,這些人向存款的人發放高息,以吸引更多的人入會,到後來,就用收上來的存款發放利息,一直到收不上來存款,資金周轉不靈時,這些人就會卷走資金。存款者辛辛苦苦的心血就被詐騙了。這種情況是由於人們不懂法律,缺乏風險意識所造成的。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設立金融機構,開辦金融業務必須經人民銀行審查批準,吸收存款必須執行國家的利率規定。采取不正當手段利用高息吸收股金、存款的集資行為,是違反金融法規的犯罪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參與拉人加入這種機構的人,是非法行為,其行為將受到國家法律的製裁。個人將錢存入那裏,風險極大,結果常會落得血本無歸,悔之晚矣。前幾年沈太福案件、無錫鄧斌案,都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我們要增強金融風險意識,不要受虛假“高息”的誘惑,一定要把錢存入國家商業銀行或其他正式的金融機構,如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農村信用社,或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以免上當受騙。

家庭投資的具體原則(一)

我們知道,家庭投資的方式很多,有的穩定而收益差,有的,收益高,但風險極高。我們可以從中選取,發揮其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眾所周知,有這樣一條關於投資的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為什麼這麼說呢?全部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一旦失手,雞蛋就會全部被打爛。如果把雞蛋分成2份,分裝在2個籃子中,不小心打爛其中的一籃,還有另一籃,這樣,就放心了。而把雞蛋分裝在3個甚至更多的籃子裏,隨著籃子的增多,打碎一籃雞蛋造成的損失就會逐漸減少。不過,投入的籃子過多,雖是不容易都打爛,但卻非常麻煩了。籃子的數量,不要太多。

把這一思想用在在家庭投資中,就要求我們對家庭的現金進行多方麵的投資,按照一定比例,將資金分配在不同的投資領域,以保證風險分散,從而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

投資組合最基本的原則是:如果風險相等,選擇收益較大的投資方式;如果風險高,受益也高,要選擇該投資方式,以獲取較高的回報率。如果風險低,即使受益低,也應選擇,以保證投資安全性、回報率的統一。

投資方式的選擇,還要注意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即,如果家庭需要,如購房、家庭親友患重病等臨時突然需要用錢,投資出去的錢,可以很快地兌回現金。這是因為,我們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以便用於將來的消費,不是為投資而投資。

家庭投資的具體原則(二)

1.保證足夠的生活費

在保證生活消費的前提下,可以嚐試風險較大的投資,如把資金用於炒股。因為即使投資失敗,生活也不會受多大影響。相反,如果預留生活費不足,擁有總資金不多,就會造成家庭生活困難。一些省吃儉用,積攢錢不多的家庭,最好不要選擇風險高的投資,而盡可能選擇風險小的普通投資,如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庫券。

一般來講,資金的多少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和數量,需要根據投資者本身狀況和所處生活環境而定,如工資、物價、兼職、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福利的多少等。例如,10萬元錢,對於普通家庭,可能是老倆口一輩子(40年)的積蓄,對於在外企工作的白領夫妻倆來說,可能就是一二年的工資收入。這樣,投資量就要因人而異了。

2.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的人損失的錢並不多,心裏就承受不了,甚至想到自殺。而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較強,損失很大,盡管心裏不痛快,但精神基本不受影響。這就是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心理承受能力,與收入並不成比例。收入低,也可能覺得無所謂,再慢慢掙,慢慢攢;而收入高的人,卻可能覺得損失難以承受,心理壓力大,精神不安。

因此,家庭投資,要考慮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把投資額控製在心理承受線以下。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組合。

對於投資中的損失或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不會驚慌,能夠冷靜對待;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則不行,投資過程會使他們緊張、焦慮不安,嚴重的還可能想不開,去尋短見。1988年,上海市曾有一股民因炒股失利而跳樓自殺。

3.要考慮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有的人工作繁忙,沒精力多參與,有的人時間充裕,能親自參與投資運作。這樣,二者選擇的投資項目也不同。對於工作特別繁忙的人,沒有時間觀察股市的漲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買入或賣出股票,這種人不宜采用炒股的投資方式。如果本身從事的工作就是風險高、收入高的老板,這種人還不如將部分利潤取出,存在銀行裏放心,以免由於經營的失利,血本無歸,影響比較習慣的高消費生活。因此,選擇投資方式,還要先考慮自己能用於參與運作投資的時間與精力。

4.要考慮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