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1)

本書作者是名副其實地從實踐中成長起來,經過係統的理論學習,又回到實踐中去,自覺地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是一名學者型領導幹部。本書集納的文稿,正是反映了作者走過的道路、成長過程及他思考問題的軌跡。

據我了解,作者曆來是勤奮好學的。隻是,在他成長的那個年月裏,未能象今天的適齡青年一樣,如願以償地進入理想的高等學府去深造,而是過早地進入了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去磨練。不過,事物總是有兩重性的。這樣一種經曆,使作者對中國的社會、民情有了深切的體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作者作為一名黨的基層幹部,考入北京市委黨校理論研究班學習。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他提供了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沃土。經過兩年的係統理論學習,作者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留校工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理論追求,並未到此為止。在市委黨校畢業之後,他決心繼續攀登高峰。次年,在並不輕鬆的競爭中,以名列哲學專業考生榜首的優異成績,被中央黨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三年的刻苦攻讀,為他打下了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鍛造了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思維能力,並且,使他對中國社會實際的了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畢業後,作者回到市委黨校任教且成績突出,次年被評為講師,三年後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後又擔任了副校長職務。

作為一名專業理論工作者,作者不僅是合格的,而且是優秀的。然而,從實踐中培育出來的他,終於在實踐的召喚下又回到實際工作當中去了。也許,如列寧所說:“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由此而使作者對實踐如此垂青。也許,是為鄧小平所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所吸引,使作者一旦投入了現在的工作崗位,便義無反顧,緊緊地被吸引住了。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隻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也許正是這個緣故,使作者在理論熏陶之後,重新回到實踐當中去的時候,對他所從事的實際工作,便多了幾分理性的思考。從文集中我們可喜地看到,作者善於在理論指導下去把握現實,如獲北京市中青年領導幹部論文特等獎的《聯係東城實際,深入解放思想》一文,便具有這樣的特色。

在繁忙的工作實踐中不忘筆耕,無疑是本書作者的一大優點。當然,前麵的路還很長,誠如屈子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本書取名為《求索集》,想必是作者的自我激勵,其意味是深長的。

沈衝

1997年10月28日晚於中央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