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1 / 1)

折疊扇

宋朝握團扇,其折疊扇,自永樂朝鮮貢始,始頒其式。宣宏間扇名於時者,尖根為李昭,馬勳為單根圓頭。又方家製方相傳雲:文衡山非方扇不書,川扇戈扇以地著。後又有蔣三蘇台荷葉、李玉台柳邵明若,李文甫耀濮仲謙,雕邊之最精者也。遠者百餘年,近亦四五十年物。即一扇之製,而精堅脕薄,其為升降也具矣(注:陸文裕得楊妹子寫扇折痕,尚存孫勉韻注。搊扇,則唐人已有矣。見《物理小誌》,抑亦團扇之折疊者,並誌以備參考)。

邱山胡桃

邱山,邑人,雕刻精工,所製胡桃墜,人物山水樹木,毫發畢具。餘見其有漁家樂,東坡遊赤壁,百花籃詩意,有夜半燒燈照海棠,春色先歸十二樓,數事。窗閣玲瓏,疏枝密樹,掩映斐亹,即善繪者,無逾其精巧。他有效者,便見刀鑿痕,終不及其雅煉矣。雖一小技耳,前後莫有工者。且胡桃大不逾寸,幻如許狡獪,令人目境迷離,亦一奇也。故記之。

杜鵑(原文闕)

(謹按《蛟橋鈐記》雲:長橋脈斷杜鵑枯,四方兵亂,此語不知何來?流聞甚久。或雲,郭景純之遺驗也。崇禎辛巳,杜鵑忽枯,周相國是年建坊於橋北上,橋脈鑿斷,坊亦未成,遂有甲申之變。杜鵑產蜀中,素有名,宜興善行洞杜鵑,生石壁間,花碩大,瓣有痕點,最為佳本,不亞蜀中也。杜鵑以花鳥並名。昔少陵幽愁拜鳥,今是花亦可吊矣。戊辰秋日男維嶽擬補。)

永定海棠(原文闕)

(謹按海棠以西府為貴,吾宜永定村海棠,相傳為宋時遺植,即坡公置產還券處也。坡公來宜,吟詠其下,詩雲:日暖風輕春睡足。善於描繪矣。永定邵氏,為宜邑舊族,其家之盛衰興替,亦不知凡幾矣。獨海棠猶以永定著名,虯枝豔葩,光影照耀,花開時,遠近觀者雲集。噫!故家遺族,流風餘韻,尚有過而問之者乎?抑無足津逮耶?噫,良可慨也!戊辰仲冬男宗石擬補。)

先大人《山陽錄》、《秋園雜佩》兩書,宗石十齡時曾見鏤板。丙申,遭先君大故,宗石年甫十三,四壁無存,饑驅渡江,贅雪苑侯公甥館,孑然一身,僅守先大人所撰《皇明語林》、《雪岑集》、《山陽錄》、《書事七則》、《秋園雜佩》諸稿,皆先大人手自刪改者。癸亥冬,筮仕博陵。丙寅,三兄到署,始知前所梓兩板已失。宗石謀共付剞劂,而《皇明語林》、《雪岑集》,卷帙稍繁,蓋將有待,乃先刻《山陽錄》、《書事七則》,質之海內。惟《秋園雜佩》,細校先外舅侯公序,缺杜鵑、永定海棠二則。戊寅春,寄書三兄,搜之家乘,抄稿郵示,較宗石藏稿,又少香櫞、書硯、湘管、黃熟四則,文亦稍有異同。嗚呼!先人手澤,一傳已多缺略,況其後焉者乎?宗石不禁淚下沾襟,動弓冶箕裘之感矣。茲同三兄追逆先大人立言之旨,以意補之,登之梨棗,即以先外舅侯公序冠其端,諸則悉詳,可作總目。是書雖不能還舊觀,庶釋郭公夏五之憾於萬一也。戊辰仲冬四男宗石謹書於安平公署。

右《秋園雜佩》一卷,明陳貞慧撰。按《常州府誌》:先生字定生,宜興人,少保於廷第六子,吳梅村贈詩所稱“茶有一經真處士,橘無千絹舊清卿。知交東冶傳鉤黨,子弟南皮負盛名”者也。徐健庵墓誌銘,稱先生副榜貢生,改官生,贈檢討,則其子迦陵太史薦舉博學鴻詞入史局後作也。事跡錯見《壯悔堂集》、《綏寇紀略》、《板橋雜記》等書。是書為其子宗石所刊,缺杜鵑、永定海棠二則,補焉。宗石字子萬,侯朝宗婿,《壯悔堂集》有贈陳郎序,即其人也。黃梨洲稱先生侍少保,宦遊南北,凡朝政之缺失,君子小人之消長,口談筆記,皆出經生聞見之外。所著有《皇明語林》、《山陽錄》、《雪岑集》、《交遊錄》、《八大家文選》等書,今皆不傳。宗石謂先刻《山陽錄》、《七則》,質之海內,亦迄今未見。則是書不尤當珍惜耶?梨洲又稱先生國亡之後,殘山勝水,無不戚戚可念。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餘年。而遺民故老,時時猶向陽羨山中,一問生死,流連痛飲,驚離吊往,恍如月泉吟社,乃所著僅同吉光片羽,月苦風酸,以寓麥秀黍離之感,固當重付剞劂,以廣為流布。噫方朔萬言,阮鹹三語,又必多乎哉?鹹豐癸醜大雪後二日,南海伍崇曜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