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1 / 1)

窗外,潤物無聲的春雨,沁人心脾;案頭,親子教育的書稿,母愛溫馨。

我是在感動中讀著書稿的。因為它是一位普通媽媽鍥而不舍積十年之功的心血之作。親子教育本是一個有分量的話題,但此書舉重若輕,用母女之間情感的交流,用學習與生活中的領悟,用從小家庭到大社會的眼界,譜寫出親子教育動人心弦的篇章。全書見不到大概念套小概念的說教,一掃枯燥無味的空洞論述。字裏行間流淌的是熾熱的真情實感,引導著讀者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真是別具一格。雖然它出自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作者之手,但可以說是做到了大匠如樸,不同凡響!

我是在愉悅中讀著書稿的。年輕媽媽的日記、點評,天真女兒的習作、答卷,小家庭其樂融融的生活和耳濡目染式的育兒之道,大社會、零距離、多方式的活動,寓教於樂,激發孩子的求知興趣,陶冶孩子的美好情操,點亮孩子的七彩童心。全書於平實中屢現新奇,常有經典之語,更多的是童言無忌、秀口慧心,展示出孩子健康成長的軌跡。讀來引人入勝、妙趣橫生,讓人愛不釋手。

我是在驚喜中讀著書稿的。我離開教育崗位已半個世紀了,人民教育事業今非昔比。但是,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衡量教育現狀不無缺失之處。如何從嬰幼教育、學前教育做起,加大年輕父母親子教育的力度,摸索出有益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規律,以減輕學生負擔,消除學生厭學心理,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本書以不爭的事實和令人信服的經驗之談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曾讀過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的《愛的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多種多樣富於今天時代特點的愛的教育。此書正好給了我們這樣一個驚喜。這個驚喜來自作者對教育的癡迷、對事業的執著、對孩子的愛心、對社會的責任。她在洞庭湖畔、嶽陽樓下的一所學校任教的同時,經常要出席全國各地的示範教學、教研交流活動,忙得不可開交,但她總是不失時機地與丈夫一道帶著孩子開展戶外活動,接觸大社會、大自然,融教育於親情之中,收教育之效事半功倍,她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引導、評點、記錄著孩子成長的過程,以至積跬步於千裏方成此書,殊為難得,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