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從容心裏也沒底,但這是狄帆交給他的任務,而且中秋佳節也將近了,所以他決定去鄔啟迪的師父那裏,最好能見上一麵。在登封縣城的時候,從鄔啟迪的言語當中,王從容知道他師父在謀略上必定有不一般的見解,這是符合狄帆所說車萬支的特點的;其二,這裏就是茅屋村,也符合嵩山茅舍的意思;其三,仆從主姓,書童叫馬五,那他也該姓馬,與“馬其中”的名字也相符。思緒已畢,王從容便請鄔啟迪帶路,先去他師父那裏看看。
不多久,二人就到了茅屋村最裏麵的位置。這裏正是鄔啟迪師父的住處,叫騏中閣,與尋常地方無異,由前院、正屋和後院組成。王從容看了門前的名字,就心中暗喜。正要敲門時,馬五來了,單請鄔啟迪入內。王從容心裏明白是他師父脾氣古怪,隻好在外候著。不過,他看見前院裏有幾塊石碑,都刻著極好的楷體字,真是自歎不如。
正當他欣賞之時,鄔啟迪迎了出來,而馬五徑直出了騏中閣,往鄔老伯的家中而去。見一直情緒不好的鄔啟迪都露出了一點笑意,王從容覺得自己可以進去了。可他剛上了第一個台階,鄔啟迪就攔住了他,說:“先生莫急,師父並沒請您進去。”
王從容一愣,有些心急,就強行進入前院,也沒敲門。隻見屋內扔出一隻破鞋,擲向王從容,速度雖快,卻稍稍有些偏,與他擦肩而過。與此同時,屋內還傳出一位老者的聲音:“看你一副斯斯文文的樣子,難道先敲門的道理都不懂嗎?”
王從容自覺失禮,連忙退出前院。再看時,從那鞋子裏散落出來了一份破舊的竹簡,正是《太史公書·留侯世家》中的最後一段評語,王從容心中卻有幾分驚喜。
“先生勿怪,師父向來不讓外人隨便進去。”
“無妨,是在下莽撞了。”
畢竟尋訪車萬支是王從容的第一要務,當他硬著頭皮再敲門時,屋內卻扔出一頂禮冠,內有一份《太史公書·項羽本紀》最後一段評語的竹簡,又傳來這樣的聲音:“哪裏來的史官,真不懂禮數嗎?這裏的主人正在讀書,你不知道嗎?還好意思敲門?”
王從容又退了回來,還說了一些歉意的話。鄔啟迪勸他先行離開,王從容不肯,二人一直站著,直到天黑。此時,馬五領著畢生來了,還帶著食盒,直接進入正屋,鄔啟迪隨後。
王從容覺得這裏的主人該歇一歇了,至少也該吃飯了,故又去敲門。如同前兩次一樣,屋內又一次扔出用蛇皮包裹起來的竹簡,正是《太史公書·高祖本紀》中的最後一段評語,又傳出聲音:“這庭院是你家嗎?這竹簡是你的嗎?這是你該來的地方嗎?”
王從容無言以對,隻好再次退了回來,卻沒有半分氣惱。不多時,隻有鄔啟迪一人提著食盒出來了。王從容心裏疑惑,問:“怎麼畢生不和你一起嗎?”
“他喜歡刻寫碑文,好像很對師父的脾氣,就留他在正屋內過一宿了。”
“啊?”
“嗯,師父就是這樣,連我都沒在騏中閣住過。”
“啊?”
“是啊,就連馬五都沒能住過正屋的,一直是住在後院的。”
“啊?”
“先生,天色已晚,秋高時節有些涼,我們還是回去吧。”
“哎……也隻能這樣了,明日再來。”
“明日再來?”
“是啊,怎麼了,不行?”
“也不是不行,隻要先生有心理準備就好。”
“這是我家大哥吩咐的,在下一定得見你師父一麵,否則難以較差啊。”
“好吧,在下要守靈堂,先生自便。”
“走,我這肚子還真餓了。”
“哦,對了,每年的七八月間,這嵩山附近會有神龍出沒,先生晚上不要出去。”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