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6章 神秘符號 “巴蜀圖語”隱藏的巨大玄機(1 / 1)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在我國四川地區出土的一些青銅器上就發現了許多神秘的圖案。學者們把這些圖案和後期發現的戈文統稱為“巴蜀圖語”,這些神秘的、充滿玄機的符號後麵到底隱藏著多大的玄機呢?它們是文字還是圖案呢?

巴蜀圖語,又稱巴蜀符號或巴蜀圖形文字,是在被外界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上發現的一些圖形符號。一些學者把這些圖案、戈文、印章統稱為“巴蜀圖語”。這些蘊藏著豐富的形製、玄妙的紋飾的圖語,如果能夠揭開這一層麵紗,那麼也就打開古蜀文明的窗口。巴蜀圖語,在中華民族文字起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仙居蝌蚪文一樣是完全沒有被破解的文字,它的解讀將對我們了解神秘的古巴蜀王國文化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也是我們揭開三星堆遺址的關鍵。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它們是巴蜀古族用來記錄語言的工具、族徽、圖騰或宗教符號,應該是一種象形文字。

現已發現的巴蜀圖語已經達到了兩百多種,大多數都是刻在銅兵器上的,年代在公元前9世紀西周到公元前1世紀西漢之間,前後延續長達800年之久。西漢史學家揚雄在《蜀王本紀》中有一段大膽地的論述記載,“是時人萌(民)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說的是古蜀人不認識字,在巴蜀圖語發現之前,古蜀文明沒有文字,而且這一說法曾一度成為考古界的共識。文字是文明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才出現的產物,然而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卻沒有文字,似乎不能夠被大家所信服。

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陸續出土的巴蜀銅戈上,考古學家們在上麵又發現了寫有大量銘文,這些銘文跟巴蜀圖語似乎不是同一個文字係統,考古界稱之為巴蜀戈文。這些戈文已經與方塊漢字有了更多的相似性,它們像漢字一樣排列整齊,字與字之間還留有行距,和竹簡上的文字很像。

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是不可能沒有文字的,從這個新出土的文字上看,似乎還出現了兩種可能是文字的符號,但隨著進一步的考察研究,這個希望又破滅了,因為這些戈文不隻是在巴蜀地區出現過,在湘西山地也有發現,這似乎是當時一種通行於西南地區的類似文字的圖案。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神秘字符背後隱藏的巨大玄機,在2009年4月,胡成榮等人開始研究三星堆出土的神秘字符,他參照了《三星堆之謎與彝族文化淵源》、《龍騰鷹翔虎嘯蜀》等有關三星堆文化和涼山文化的書籍,他們先後在涼山的6個縣市請教過數10位名氣很大能識別古彝文的民間人士,他們對照畢摩經書對三星堆博物館裏陳列的這62個字符進行了識讀和釋義。經過8個多月的鑒別之後得出了結論,這些字符是早年的巴蜀古彝文,最終破譯了這神秘的62個字符,也為破譯三星堆博物館裏陳列的“巴蜀圖語”打好了堅實基礎。

經專家破譯後,一致認為三星堆博物館裏陳列的這62個“巴蜀古彝文”應該分兩個段落來解讀,胡成榮和窩底子確認為,前一段32個字應該是一首彝文記事詩。意思是“明君掌握權力的頂端,獸類以大象為最大(尊貴),牛羊滿林地(指富裕或可翻譯成牛羊適宜在林地中生長);傑出的法官判斷事理一針見血,皇帝的兒孫最容易接過權力的權杖,日月人和雞和睦相處(人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破譯或者說原古彝文的翻譯結果說明,在古代時候早已經有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存在了。

而後一段的意思應是古代一種偵查結案製度或說是一種重要的法度,也可以說是一種軍事命令與管理製度。他們認為後麵字中的前10個字意思大致是:“牛皮口袋(或獐皮口袋)被鼠咬破(留下痕跡),(以此為突破口)巡查獸類的蹤跡”,認為這可能是古代的一種偵查手段或者偵查製度的縮寫。其餘的字翻譯出來是“命令六龍(人名)掌管兵馬牛(軍權),指(一)名(人)掌管財務(財權)”,翻譯出來的意思可能是指的一種財務管理製度,說的是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工作,要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頭上去。在62個字的左下方的那幾個字從字麵上直譯的意思是“決定要放過年(假)”。意譯的意思可能有“年終之後可施行或可執行”,這或許是一種公文類型的書寫手法。

三星堆文化與彝族文化在器物、文字等方麵非常相似,三星堆文明和古彝族文化很可能是同源。專家認為要是能在考古過程中發現畢摩的經書以及在文獻中找到一些和“神秘字符”一樣的字或者句子,通過考古發現和研究找到生活方式、遷徙路線、祭祀方式等方麵印證的話,將會對三星堆古文明研究是一個重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