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從苦難中飛起來的海燕(1 / 1)

劉東偉

高爾基出身於一個木匠家庭,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之後,他便住在外婆家。

高爾基隻讀了兩年書,就退學了。因為外婆家裏很窮,根本就供不起他。高爾基刻苦自學,對書本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離開學校後,高爾基非常羨慕能正常讀書的孩子,在他的心裏,一直有一個世界,那就是無邊無際的書的海洋。

10歲時,高爾基在一個鞋店當學徒,老板並不教他手藝,而是不停地吆喝他擦地板、倒垃圾、抹門窗。高爾基隻是一個弱小的孩子,哪裏能承受這麼繁重的體力活兒,然而,一旦他想坐下休息,老板娘便竄過來拳打腳踢。那個時候,他活得甚至不如一條狗。

有時,高爾基在抹門窗時,看到大街上有一對對的父子走過,那些孩子的手都被父親握著,臉上泛著幸福的紅光,他就忍不住淚流滿麵。晚上躺下來,看著渾身的傷痕,他在想,如果父親還活著,肯定不會讓他受苦。

雖然每天生活在困苦的日子裏,但是,高爾基仍然堅持讀書。隻有翻閱書時,他才會忘記內心的屈辱,忘記身上的傷痛。隻要一捧起書,仿佛就置身於海洋之中。他知道,書是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高爾基沒有錢買書,老板娘根本就不會給他多餘的錢。為了閱讀,他向顧客求借,向周圍的店鋪老板求借。一些人可憐他,見他喜歡閱讀,便將自家的書借給他看。

那天晚上,高爾基收拾完老板娘交代的活兒,拖著疲憊的身子爬上閣樓,然後挑亮燈芯,靜靜地趴著讀書。他剛看了幾頁,就聽到樓梯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接著,老板娘衝了上來,奪過他手中的書,幾下就撕得粉碎。“以後不許看書。”老板娘衝著他大吼。高爾基倔強地問:“現在是休息時間,還不能看書嗎?”老板娘說:“不行,你晚上熬夜看書,明天哪有精神幹活?你不給我出力,我讓你在這兒幹什麼?”

高爾基沒有屈服。“我撲在了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這是後來高爾基描述自己當時的情形。

又一次,高爾基從附近的鄰居那裏借了本書,晚上剛打開看了幾頁,就聽到老板娘的吼聲。高爾基趕緊把書藏在被子下,假裝睡覺。老板娘一上閣樓,就把書翻了出來,伸手要撕。高爾基說:“不,不要!”老板娘說:“你再看書,發現一次就打一次,發現十次就打十次!”高爾基說:“如果真是這樣,我毫無怨言,隻要不撕我的書,打一頓我是不在乎的。”

就這樣,高爾基忍受著心靈和身體上的痛苦折磨,如饑似渴地暢遊在書的海洋裏。

從童年到少年時期,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麵包師,小小的年紀和弱弱的身體,嚐盡了人間的苦難。也正是苦難和辛酸,磨煉了他的意誌,讓他對底層人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體驗,成功地寫出了《海燕》這篇驚世的散文詩,寫出了苦難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讓他成為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苦難是成功的製造廠,隻要永不向困難低頭,就能做一隻搏擊風雨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