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1 / 1)

名家評論

《維特》的功績在於,它使我們認識了那些我們從心中都暗暗感到,但卻無以名之的熱望和感情。

——〔德〕J·M·R·棱茨(狂飆運動的重要成員)

《維特》揭開了沉睡在那個時代深深激動著的心靈裏的一切秘密。

——[德]弗朗茨·梅林(文藝理論家)

《維特》的重要意義在於,它表現的不僅是一個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個時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

——[丹麥]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維特》問世的1774年,不隻在德國文學史裏是一個重要年頭,在世界文學史上亦然。由於《維特》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德國在哲學和文學方麵雖然短暫但意義異常重大的霸主地位,以及法國在這兩個領域中的領導權的暫時喪失,才第一次明顯地表現了出來……

——〔匈牙利〕盧卡契:《歌德和他的時代》

既不是他的愛情,他的感傷情調,他的絕望心情,也不是歸根到底對他的命運的同情深深吸引著我;吸引我的,是他用以包容一切的感受力和思想,他對人類、生活和命運所作的品評,還有美妙的自然描寫,直截了當闖進心中來的真情實感,最後再加那不容模仿的表現手法,細膩入微的性格刻畫,以及那如此真實、如此純淨、如此動人、如此富於魅力的語言……

——[德]威廉·洪堡(教育家)

他(維特)是富於幻想的好哭泣者。

——〔德〕恩格斯:《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

他(維特)是被釘上了十字架的普羅米修斯。

——J·M·R·棱茨

“維特則是個浮士德型的人”,也有著浮士德式的憧憬和追求。他渴望“成為無盡的自然的一麵鏡子”;浮士德更進一步,決心“把握住無盡的自然”。

——〔德〕漢斯·波姆:《歌德》

它(《維特》)影響於青年的心理頗大。

——蔡元培:《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文化》

《維特》是“悲劇人生之表現”,是一部“人格的悲劇”。

“歌德的人生問題,就是如何從生活的無盡流動中獲得諧和的形式,但又不要讓僵固的形式阻遏生命前進的發展。”

——宗白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他(維特)所處的時代——“脅迫時代”(狂飆突進時代)——同我們的時代很相近。

——《三葉集·郭沫若1920年1月18日至宗白華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