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率眾幾十萬,轉戰十幾省,接續十幾年。
官逼民反
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宦官專權和朝廷官員中的朋黨之爭,朝政越來越混亂。唐宣宗算是一個比較精明的皇帝,也並沒有能改變這個局麵。唐宣宗死後,先後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一味尋歡作樂,追求奢侈糜爛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極點。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緊對農民的剝削,稅收越來越重。加上連年不斷的天災,農民紛紛破產,到處逃亡。有的忍受不了苦難,隻有走上了反抗之路。
唐懿宗即位那年,浙東地區爆發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隊伍從100人發展到3萬,堅持鬥爭八個月,震動了整個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過了八年,駐守在桂林的800名兵士(大多是徐州一帶的農民),因為駐防期滿,上司一再延期不讓他們換防。於是,他們殺了軍官,推龐勳為首領,發動起義。兵士們從桂林向北進攻,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農民紛紛響應,到了徐州,隊伍發展到20萬人。這兩次起義都被朝廷鎮壓下去。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緒越來越高,新的起義的規模也更大了。
唐朝末年鹽稅特別重,加上奸商抬高鹽價,百姓買不起鹽,隻好淡食。有些貧苦農民,為了逃避官稅,就靠販私鹽掙錢,但販私鹽是很危險的,要有一些夥伴一起幹,日子一久,就結成一支支販私鹽的隊伍,在他們中聞,湧現出一些首領,有的後來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
對起義軍束手無策
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範縣)地方有個鹽販首領王仙芝,聚集了幾千農民,在長垣(今河南)起義。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發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貧富不平的罪惡。這個號召很快得到貧苦農民的響應。不久,冤句(今山東曹縣北)地方的鹽販黃巢也起兵響應。
黃巢從小讀過書,又能騎馬射箭。他曾經到京城長安去參加進士考試,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黃巢在長安看到唐朝廷的腐敗和黑暗,心裏十分氣憤。據說,就在那個時候,他寫下了一首詠菊花的詩,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決心。詩中說:
“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和王仙芝兩支起義隊伍彙合之後,轉戰山東、河南一帶,接連攻下許多州縣,聲勢越來越大。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將領,鎮壓起義軍。但是各地藩鎮都害怕跟義軍交鋒,互相觀望,唐王朝束手無策。
招安失敗
唐王朝見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軟的手法。在起義軍攻下蘄州(今湖北蘄春)的時候,他們派宦官到蘄州見王仙芝,封他“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的官銜。王仙芝聽到有官做,迷了心竅,表示願意接受任命。黃巢得知這個消息,氣極了。他帶了一群起義將士,到王仙芝那裏,狠狠地責備王仙芝說:“當初大家起過誓,要同心協力,平定天下,現在你想去當官,叫我們弟兄往哪裏去?”王仙芝還想搪塞,黃巢掄起拳頭,朝王仙芝劈頭蓋腦地打了過去,打得王仙芝滿臉是血。旁邊起義將士也你一言,我一語罵王仙芝。王仙芝自己知道理虧,隻好認錯,把唐朝派來的宦官趕跑。
經過這番波折,黃巢決定跟王仙芝分兩路進軍。王仙芝向西,黃巢向東。不久,王仙芝率領的起義軍在黃梅(今湖北境內)被唐軍打敗,他本人也被殺死。王仙芝失敗後,起義軍重新會合,大家推黃巢為王,又稱衝天大將軍。
起義軍勢如破竹
當時,官軍在中原地區力量比較強,起義軍進攻河南的時候,唐王朝在洛陽附近集中大批兵力準備圍攻。黃巢看出官軍企圖,決定選擇官軍兵力薄弱的地區,帶兵南下。他們順利渡過長江,打進浙東。起義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接連打下越州、衢州(今浙江衢縣);接著,又劈山開路,打通了從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甌)的七百裏山路。經過一年多的長征,一直打到廣州。
起義軍在廣州休整以後,嶺南地區發生瘟疫。黃巢決定帶兵北上。唐王朝命令荊南節度使王鋒、淮南節度使高駢集合大批官軍沿路攔擊,被黃巢起義軍一個個擊破。起義大軍順利地渡過長江,嚇得高駢推說得了中風症,躲進揚州城不敢應戰。
起義軍渡過淮河,向官軍將領發出檄文,說:“我們進攻京城,隻向皇帝問罪,不幹眾人的事。你們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觸犯我們的鋒芒!”各地將領接到檄文,害怕起義軍,都想保存實力,不願為唐王朝賣命。消息傳到長安,唐僖宗嚇得大哭。
起義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