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北漢,凜冽的風毫不留情地灌入人們的衣袖之中。大雁早在九月底便已經飛向了南方,空中除了呼嘯的風聲外,就隻有那一望無際的蒼茫的天空。

宮殿金碧輝煌,坐落在北漢一百六十四座城池的正中央,整個皇宮光占地就足有半個城池的麵積。北風吹動著每一麵錦旗,呼呼的聲響仿佛鼓槌一樣敲擊著下跪的文武百官的心。

龍椅上,一個身著龍袍的男人睥睨著殿下的官員。金冠束發,玉絡垂纓,英氣逼人的美人鬢下是一方寬廣的額頭,那裏積澱的都是滿滿的睿智,滿滿的才情,當然,也有滿滿的狠絕淩厲。

深邃的目光微微向身邊的禮官掃射出去,不敢有片刻的遲疑,隻聽到一聲:新帝登基,百官朝賀!接著,是一陣又一陣震耳發聵的樂聲。恢弘大氣的宮殿,氣勢磅礴的奏樂,卻絲毫難以遮掩大殿之上那天下之至尊至貴的氣勢。

跪在殿前的百官大臣一聲又一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封半城的手一揮,寬闊的衣袖立即掀起一陣寒風,就連碰撞的聲音都讓人不寒而栗。一旁的禮官高呼:“禮成,恭聽聖諭!”

隨後,之前的奏樂戛然而止,封半城確是未作一聲,可殿下群臣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這個皇子一直都是以城府之深聞於百官,天生就是一副傾世的麵孔,可是做起事情來就像那刀刻般的輪廓一樣絲毫不留情麵。這個踩著兄弟們鮮血上位的皇帝究竟能不能挑起這天下重任,每個人都懸著一顆心,靜候聖諭。

片刻後,封半城輕啟金口:“天下已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立千秋而享萬世,獨曠古而絕後世。社稷之重,最重黎民,社稷之輔,莫乎忠臣。爾等自當係天下黎民,憂江山社稷,助我合天下之勢。”

此話一出,群臣緘口,這等的胸懷可不是北漢百餘年曆代君主所能擁有。先主受封諸侯,在天下大亂之時雄踞一方,開創北漢天下,而當時的版圖僅有四十八座城池。後來,北漢第二任君主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在饑饉之年獨享安樂,令周邊共擁有二十作城池的三個國家歸順。此後,北漢迎來曠古盛世,第三任君主征戰多年,逐漸吞沒了周邊一些小國,又令幾個草原部族歸順,這才創下一百四十座城池的天下。然而,南方仍有一個國家江楚始終難以吞下,江楚版圖也有近百座城池,而且人傑地靈,曆代出才子,有忠臣相輔,出謀劃策,還是難以演繹這一場龍虎之鬥。後來,兩國君主簽訂條約,世代通婚,互不侵犯。可是新任武帝居然有這樣的壯懷,還當真不容小覷。

這樣想著,重臣們都不禁讚賞起了封半城的抱負。眉間已顯露舒展之色,看來北漢終是要一統江山了。群臣再次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隻是這一次的聲響更甚從前。

封半城的依舊擺著一張威儀萬丈的冷麵,嘴角微微揚起,卻又是那樣不顯山不露水。

接下來,典禮官喊道:“眾臣聽封!”

殿下雖有許多人已經迫不及待了,但是仍不敢有絲毫躁動,隻是靜立一旁,暗自等待。

“原左丞相孟昭嚴擢一等公,賜夫人齊氏一品誥命夫人;原振國大將軍陳延朝封鎮國侯,蔭及三代…”封半城在賜封之時依舊是一副冷淡的口氣,讓人壓抑。受封完畢,殿下已經有了一點點騷亂,除了互相恭賀之外,更多的是一份疑惑:當初一直暗自輔佐封半城,甚至將女兒派去當細作的右相居然未受到任何封賞。甚至還被奪了烏紗,名義上是讓衣錦還鄉,實際上卻又無任何賜封。眾人的疑惑在禮官宣告登基大典禮成後仍舊難釋疑竇,而當事人已被革職的右相獨孤銘據說昨日感染風寒,臥床在家。

隨著人群的湧動,越來越多的祝賀接踵而至,沒有人有那閑功夫去理會一個未受封的功臣了。

新文求收藏、求包養、求轉告、求打賞。我一定會好好寫下去的,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