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強鍔
《曆史名人與寧夏》即將付梓出版,本書的主編邀我寫幾句話。首先我要說寧夏社會科學院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當今,我們正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和了解曆史,特別是利用本地區的曆史,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這項活動的主要內容。本著曆史為現實服務的目的,寧夏社會科學院組織青年史學工作者編寫了《曆史名人與寧夏》一書,以配合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是有著非常重要現實意義的。另外,這本書的出版,對宣傳寧夏、介紹寧夏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寧夏地區曆史悠久,距今三四萬年以前,這裏就已有人類在活動。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曆史上,寧夏占有重要的曆史地位,有“關中屏障、河隴噤喉”之稱。這裏又是我國古代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相互交錯的雜處地帶。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各民族之間時常發生爭戰,但更多的則是友好往來和相互交融,正是這種對立和交融,譜寫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曆史篇章。曆史上寧夏地區還是著名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使臣、商客時常途經或駐足於這裏。寧夏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曆史環境,造就和湧現出許多的曆史名人。他們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或者為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發展,或者為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到這裏為官從政,其中有的人還是在寧夏地區出生和成長起來的。他們各自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寧夏地區的曆史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有的則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對寧夏曆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曆史名人與寧夏》一書收錄了寧夏地區自秦漢以來各個曆史時期出現的曆史名人。縱覽全書,我們就會發現,一些古代有作為的封建皇帝曾到過寧夏,如有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整頓邊郡吏治來此的秦始皇、漢武帝;有為民族團結和睦同至靈州會百王的唐太宗;還有為維護國家統一而至寧夏的清康熙等。公元11世紀之初,黨項首領李繼遷攻占靈州,為建立西夏割據王朝奠定了基礎,其後代在其基礎上建立了西夏封建割據王朝,曆經十帝,為時近200年,從而也創造了具有黨項民族特色的西夏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中華多民族的文化寶庫。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寧夏地區湧現出了為數眾多的文臣武將和能工巧匠,如傑出的政治家和著名軍將有東漢賢輔梁商、梁統,“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愛國憂民的傅燮,唐朝中興名將韓遊環、渾城,北宋名將周美、曲珍、劉鑄、吳蚧,元代名臣楊朵兒隻,清朝名將趙良棟等;著名的能工巧匠、文化名人有針灸學家皇甫謐,水利家刁雍、郭守敬,西夏文字創製者野利仁榮,西夏儒學大師斡道衝等。本書還收錄了寧夏各個曆史時期出現的著名農民起義首領和將領。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並未遺忘那些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壯烈捐軀的革命先烈,以及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作出過貢獻的進步人士,如劉伯堅、張子華、赫光、崔景嶽、孟長有、馬文良、馬思貞、曹動之等。
本書收錄的曆史名人出現於寧夏各個曆史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種領域。由於特定的社會曆史條件和客觀環境,他們中有些人屬於學術上有爭議的人物,有些人很難簡單地劃分出好壞,有些人是非功過參半,作者對他們均作了客觀的評價。我認為本書應該達到並且基本達到的目的,不在於怎樣全麵評價這些曆史人物,而是要注重於揭示曆史名人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進步作用,以達到弘揚主旋律的目的,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唐代魏征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今天,學習曆史,了解曆史,是這項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生活和工作在寧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在了解寧夏曆史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前人在寧夏曆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作出的貢獻,從而激發熱愛寧夏、建設寧夏的熱情,為寧夏的民族團結、經濟建設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