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皇太子胤礽居然打算謀殺自己奪位,他就覺得不寒而栗,覺得已經失去世間最寶貴的親情。而胤禛,讓他感到了最後一絲來自親子的溫暖。1722年12月20日,康熙病情惡化而去世,多種證據表明,胤禛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在關於胤禛繼位的是是非非中,例如他使詐術修改康熙遺詔“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於四皇子”,就是流傳最廣的民間說法。這種說法“已經被專家否定,因為按清朝的書寫格式,‘皇十四子’和‘皇四子’的‘皇’字是不可省略的。”所以改“十”為“於”是不可能的。但是清朝官方史書中寫的康熙臨終傳位雍正時“八人受諭”也被推翻了,當時的八人包括七個皇子和隆科多,後來都被雍正害死或革職保命了,無人會出來說三道四。所以,雍正的即位雖然極可懷疑,但是仍然沒有充足的證據來說得清楚。
即使雍正當初沒有正麵參與皇子之間的奪位鬥爭,他內心是充滿了帝王的野心的。當時由皇八子組成的胤禩派,可謂是雍正的心腹之患。胤禩派中有三位皇子,除了皇八子胤禩,還有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四子胤禵。他們都極力希望個哥哥胤禩能夠當上太子,憑自己與胤禩的交情日後也能坐享皇帝的優待。其中,皇九子胤禟就是讓雍正痛恨基督教的關鍵導火線。
皇九子胤禟,在眾多英氣逼人的皇子當中,是很不打眼的一個,他長得胖胖的顯得十分蠢笨,康熙自然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這個皇子也沒有想過去當什麼太子,他明白要與那些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的哥哥們去競爭是沒有贏的勝算的。所以他把希望放在了哥哥胤禩身上,一直支持他當太子,並為此付出了許多努力。他打定主意要維持一種奢侈和自由的生活,並為此想盡了心思。在皇子鬥爭激烈的時代,他明白必須依附一棵大樹,並好好培育它,幫助它登上青天,好讓自己的快活日子持久。所以他花了巨額銀子支持胤禩發展黨羽、鞏固權勢,不遺餘力地資助著胤禩。這種情形,就像是有錢的商人為政治家提供競選的財力資助,等政治家登上權力的位置,自己也能希求分一杯羹獲取利益一樣。
這樣胤禩派中就有了得力的幹將胤禟。此時,又有人加入了胤禩派。那就是向來擅長尋找依附的天主教士,此時也糊塗地插手了皇太子之爭。當初皇太子胤礽得勢時,傳教士就想趁機討好胤礽,一旦他登基,將能獲得極大的傳教便利和好處,所以全力爭取過他。當皇太子被徹底廢黜後,傳教士又開始打胤禩派的主意,即使雍正即位後還和胤禩派來往密切。傳教士的這種投機取巧的心態,在明亡後馬上投奔清統治者時,就已經表現得十分鮮明了。可惜這次卻打錯算盤、河邊濕了鞋,不僅沒獲得預先的好處,反而惹了一身的麻煩。
葡萄牙籍耶穌會士穆經遠,在諸皇子爭太子位時,就曾給皇九子胤禟傳送過密信。而且,穆經遠與雍正的從兄弟蘇努有交情,發展了他的幾個兒子入教。其子蘇爾金、書爾陳、勒什亨、烏爾陳、木爾陳,均先後“受洗進天主教”。雍正即位後,“蘇努的兒子勒什亨、烏爾陳曾跟隨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充軍西寧”,而穆經遠神父“素為胤禩所敬愛,邀與同往”。在西寧,兩個皇子不關心本職事務,反而加入了天主教,在那熱心地傳起道來,還捐資興修教堂,和傳教士打得火熱。
這些情報被報告回京師後,雍正皇帝大怒。他素對當初皇兄弟爭太子位的混戰極為忌諱和敏感。蘇努曾公開參與皇八子胤禩的立太子之爭,被康熙斥為“用心險惡”、“讒譖離間”他們父子,並告誡諸位皇子和大臣要留意他們家族的人。蘇努在滿清軍隊中擁有很強的勢力,他與胤禩結黨營私的行為,曾讓康熙深感憤怒,擔心這一派以武力逼他退位。
連康熙都如此,雍正更是對蘇努全家痛恨不已。他即位後,已經陸續“清理”了數位對其帝位有威脅的兄弟,現在是輪到清理蘇努了。而那些“摸不清方向、不知輕重”的傳教士,居然曾與胤礽、胤禩派都親近過,還成為他們奪太子位的支持者!這真是不可饒恕的罪人啊。遂下令收押八弟胤禩、蘇努全家,嚴加查處!至於傳教士穆經遠,讓雍正厭惡到了頂點,也被抓捕入獄,並在葡萄牙派人來解救前將其先行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