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似是故人(1 / 3)

大荒(指代當時的中原)93年,火族以南九百多裏外的絕天壁下,人頭聳動。仔細觀察會發現,這裏不乏一些名震大荒的仙、神級高手。他們的神情或焦慮、或沉痛,目光不約而同地聚集在崖壁下的某件事物上。

當時的大荒分“金、木、水、火、土”五個部族,五族高手的實力由低到高,依次按“真人級、小仙級、仙級、小神級、神級、帝級、太神級”排列為七個等級。按族規,神級高手應在本族王宮內保衛王室或是在外駐守邊疆,無本族帝尊許可不得擅離職守。現今如此眾多的神級高手出現在此,想必這裏一定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

站在人群裏側可以看到,崖壁下橫列著一具死屍。從容貌可以判斷,死去的是一位鶴發老人。經在場醫療人員探查發現,這位老者生前曾遭到多次重創,筋脈盡斷、骨骼俱裂,肉眼可見的地方無一處完好。究竟是誰,竟能夠對一位半截入土的老人下如此重的毒手?更為奇怪的是,老人的麵容看上去頗為安詳。不知他在死前碰上了什麼開心的事,竟能在死後還保持著笑容。

若隻是普通人,也不會引得大荒五族如此眾多的高手前來了。死去的人乃是大荒神帝拓跋長軒。

當時五族人民皆稱呼本族首領為“帝”,以五色代表其各自的方位——金族首領稱“白帝”,居西方;木族首領稱“青帝”,居東方;水族首領稱“黑帝”,居北方;火族首領稱“赤帝”,居南方;而五族當中屬土族最為特殊,其首領稱“黃帝”,領地位於五族中央,緊挨著其它四族。也正是因為這種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土族在外交政策上曆來保持中立。

正所謂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族在一統之前,曾經曆過一場長達千年之久的割據混戰的局麵。那時候各部族相互征伐,硝煙彌漫,百姓們苦不堪言。隨後出現了一位英勇機智的少年,斡旋於各族之間,平定了這場紛亂,讓五族重新回到了一統的局麵。人們對他的德行和才能表示驚歎,遂尊其為大荒共主,號“神帝”,統一協調和解決五族間的重大事宜。

他初任神帝時,方才十五歲,設宮殿於土族的“天地山”上,並開始以大荒紀年。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隻要神帝在位一天,天下便可無為而治。

在即位二十年後的某個冬日,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毅然決定離開神帝宮,將宮中事務移交給長老會處理,自己則過起了閑雲野鶴的隱居生活。除非出現事關五族糾紛的大事,不然他很少再出現。不曾想,他的最後一次出現,竟是在這裏,而且是以這種方式。

為了防止外人靠近,人群的最裏側被神帝宮直屬的神級高手圍了起來,隻剩下六人留在裏麵。那六人當中,除了神帝宮的首席禦醫“常百草”外,其餘五人均是五族各自族內地位顯赫的人物,修為深不見底。

在聽完常百草的驗屍結果後,那五人均陷入了深思,沉吟不語。最後還是他們中間的一位腰別骨扇、身穿黑色長袍的俊朗男子率先打破沉默,道:“上了崖再過去便進入苗疆地界了,神帝既在此處遭遇不幸,不如派人上崖打探一番,說不定會有什麼發現。”

站在一旁的一位身著銀白長袍、白發長須的老者微一點頭表示應和,道:“吾也正有此意。但眼下情況未明——凶手既能殺得了神帝,修為應當驚世駭俗,至少不在我等之下,貿然前去恐怕會有極大的風險。而苗疆與我大荒素無來往,我們這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過去實為不妥。”

黑袍男子聽了後會心一笑,道:“原來白帝陛下是在擔心這個。陛下如果不放心的話,晚輩願做先鋒,先行前去打探。倘若真有什麼萬一,自保也當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