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麗愛情顯得空洞之後,世俗溫暖便得以長驅而入。何況許紹棣還是有一點能量的,可以很好地照顧風雨飄搖的一家人。孫多慈在多重考慮下,默認了和許紹棣的交往。同時對徐悲鴻的愛仍然縈繞心頭,不時刺痛她的靈魂,讓心情反反複複。在徐悲鴻看來,這一時期的孫多慈變得忽冷忽熱、不可捉摸。1939年徐悲鴻在信中向朋友訴苦:“慈自4月14日來一極纏綿一書(她說不論我在天涯海角,她必來覓我)後,兩個半月毫無消息,此時溫州淪陷真使人心憂,她那二老糊塗混蛋該死,大概不會得好結果。弟倘留其作品不少,便用慰藉此後半生矣!”
可以看出,孫多慈忽而給徐悲鴻寫一封肉麻兮兮的情書,忽然又兩三個月沒有消息。極冷極熱,必有異動。
徐悲鴻都奔四的人了,當然懂得起。他心急火燎地想要挽回,但已力不從心,隻能仰天悲歎:“世變如此,一切聽其自然,若慈真排萬難來到弟處,當然弟無條件,從其所願以共生死。弟未存一字叫她來、慘極了!”
暈!都火燒眉毛了,還不主動點。“未存一字叫她來”,難道你還指望臉皮薄到家的孫多慈,白眉白眼地自動私奔嗎?——有點明白這兩個人的悲劇是怎麼造成的了:他們兩個都太含蓄、太被動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孫多慈一步步滑向許紹棣的溫柔陷阱,而徐悲鴻則開始回頭張望被他拋棄的蔣碧薇——好歹不能兩個都落空不是?
孫多慈曾給徐悲鴻寫了一封信:“我後悔當日因父母的反對,沒有勇氣和你結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總會再看到我的悲鴻。”徐悲鴻像批改作業一樣,在信末批了三句:“我不相信她是假的,但也不信她是真心,總之我已作書絕之。”然後把這封信寄給朋友呂斯伯,讓他拿給蔣碧薇看,意思是:你看,我已經不受孫多慈的迷惑了。
以前,蔣碧薇曾對徐悲鴻說過:“假如有一天你跟別人斷絕了,不論你什麼時候回來,我隨時都準備歡迎你。但是有一點我必須事先說明,萬一別人死了,或是嫁了人,等你落空之後再想回家,那我可絕對不能接受。”
但此時,驕傲的蔣碧薇受了公開被棄之辱,又和張道藩陷入熱戀,對徐悲鴻嗤之以鼻——“像徐先生這種行為,是最不可原諒而且最不道德的。”
於是,徐悲鴻真的兩頭落空了。
七
1939年9月,孫多慈和許紹棣結婚。
很多傳記說,這樁婚姻是孫傳瑗安排的,孫多慈是從父命。然而孫多慈的表妹陸漢民卻回憶,孫傳瑗對孫多慈嫁給許紹棣,是非常非常不滿意的!以至於女兒婚後一年,就鬱鬱寡歡地去世了。
其實也可以理解,許紹棣年紀大,拖著三個孩子,個子又隻到孫多慈的肩膀。無論誰家女兒嫁給這樣一個男人,多少有點想不通。可這就奇怪了。孫傳瑗反對孫多慈嫁給徐悲鴻,她便真的不嫁。孫傳瑗反對她嫁給許紹棣,她卻還是執意嫁了。這說明,對孫多慈而言,父命也不是一定要遵守。或許,這隻是一個借口。或者是徐悲鴻的衝動性格,有讓她無從選擇的地方。或者是她對於真的嫁給身為老師、拋棄妻子的徐悲鴻,依然顧慮重重。她是一個傳統善良的女孩子,所以當小三當得很悲劇。嫁給許紹棣,是她心灰意懶的選擇。蹉跎了幾年青春,家境又已敗落,這是客觀的壓力。但以她的才貌,不見得就找不到理想般配的愛人,可她再無心尋覓。匆匆嫁掉,這是主觀的放棄。一句話,孫多慈誤了徐悲鴻,徐悲鴻也誤了孫多慈。孫多慈婚後,並不是很幸福。不是因為許紹棣對她不好,而是她不能忘記舊情。孫多慈婚後生了兩個兒子,許爾羊和許玨方。孩子很可愛,長大後也頗有出息,到美國攻讀數理學科。許紹棣很喜歡,高興地寫了首詩,遍傳親朋:“兒其泰來時,此樂應不朽。”可是,這一切沒能化解她心中的憂傷。1947年春,孫多慈又和小表妹陸漢民在安慶重逢。陸漢民回憶說:“那時候的表姐,依然端莊美麗,但總帶著一份憂鬱。上船之前,我問她:‘表姐,你對婚姻滿意嗎?’她說:‘滿什麼意啊,能有什麼辦法呢?’我又追問:‘那你還想著徐先生?’她歎一口氣:‘唉,這是一輩子的事情啊!’”
婚後一兩年,她和徐悲鴻還偶爾通信。
此時徐悲鴻已遠走新加坡,雖然對孫多慈已死心,卻仍不免牽掛。1940年9月,他給舒新城寫信說:“慈之問題,隻好從此了結(彼實在困難,我了解之至)。早識浮生若夢而自難醒,彼則失眠,故能常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