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村,村以“舊城”為名,是為古老而文明的村鎮。
古老而文明,縣誌上如是講。
古老,從村中的建築形態不難看出。
村子裏,大多是青磚垛成的房柱,中間是焊泥混合麥糠填充堆砌起來的牆壁,青磚起的屋脊,架上房梁和檁條,上麵覆蓋上茅草和瓦片而建成的房子,當地人稱之為泥瓦房。院子是簡單的用玉米秸、高梁秸,樹枝等隨便紮個籬笆圍了起來就算是院牆了。有些人家甚至都不圍院子。更顯敞亮灑脫。
這種建築方式比原始要進步了許多,但是和現代氣息相比又差了好遠。起碼,它就比不上村裏偶爾點綴著的,幾座真正的青磚紅瓦的庭院。
而文明,如果單指民風淳樸,善良敦厚,辛苦勤勞的話。在舊城的大多數人民身上倒是能夠體現的出來。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地方,偶爾都會有那麼一小撮壞了一鍋湯的東西。
如果說文明還與富足殷實有關的話,那村子裏的文明可以說是非常的慘淡。
還好,因為村子地處黃河下遊,黃河雖然每年都會給兩岸的人民帶來些許的災難,但同時也帶來了希望和期盼。因為黃河,村子裏的土地足夠肥沃和平整。村民自種自足倒也不至於餓了肚子。這已讓村子的人民很滿足了。
在村子的偏西位置,有兩條貫通南北的黃土路。而相隔在兩條黃土路中間的居住區。是沈姓人的聚集地,沈姓以前也是舊城村的望族。據說是一位老祖宗傳下來的血脈。但因隔的遠了,相互之間已不顯的親近。但是若誰家有個大事小情,沈氏族人還是會熱情的伸出雙手,給予家人般的幫助。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在沈氏族人居住的區域中間,有一條連接貫穿舊城的東西兩邊大路,並不太寬闊的巷子。被稱之為沈家胡同。
這一天,在沈家胡同裏,走著一位大約十八九歲的少年。這少年看起來為人溫潤,性格隨和,臉上還帶著淡淡笑意。少年長的說不上俊美,卻很耐看。
少年身後幾個光屁股的小孩,六七歲光景,跟在後麵,嘰嘰喳喳地叫嚷著。
“影哥哥,最後那白蛇娘娘被救出來了嗎?”
“影哥哥,那和尚太可惡了,我能不能打他?”
“影哥哥,那書生真笨,媳婦都被人家搶跑了。”
一聲聲童稚的聲音,本該清脆婉轉,悅耳悠揚。但,彙聚到一起的話,卻不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被稱為影哥哥的少年沒有一點不耐,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好像很享受這種噪雜,腳下依然不疾不徐地走著。
這時,一聲高亢的女音從旁邊的籬笆牆裏傳了過來:“小胖,快回來吃飯,不要一直纏著你沈影哥哥。”
沈影聽了,不由的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正定在中天上。
天又到了晌午。時間過的可真快,沈影心裏暗自感歎。
“沈影,你也一起來吃點吧,你忠叔今天從黃河裏抓了一條大鯉魚,我燉好了。”籬笆牆內的女人又對沈影說道。
“萍嬸,不用了,家裏也做好飯了,我叔他們還得等著我呢。”沈影笑著衝籬笆牆裏的女子說道。
“這樣,我給你盛點,你端回去吃。”萍嬸又說道。
“不用了,萍嬸,您吃吧。我回去了。”沈影對萍嬸說完,又對身後的孩子說道:“好了,都回家吃飯了。剩下的故事,我們吃過飯後有時間再說。”
看著一群光屁股的小孩一個個嘟著嘴,不情不願地回家去。沈影搖搖頭,笑了。隨後也回轉身向他叔叔沈根生家裏走去。
籬笆牆裏的萍嬸,看著漸漸遠去的沈影,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沈影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沈影的父母在他六歲時出車禍雙雙身亡。自此沈影便成為孤兒。由其叔叔沈根生,嬸嬸周彩霞將其撫養成人。因為沈根生和周彩霞隻生有兩女,沈雪,沈曉。在生二女兒沈曉時,因難產大出血,手術時傷及**。導致不能再生育。在當時農村沒兒就要被岐視的封建落後思想下,可想他們的境況也不太好。收養沈影後,更是視如己出,比對沈雪和沈曉都好百倍。這倒是從另一方麵彌補了沈影缺失的父愛母愛。
沈影自小就與其他小孩有很大不同,記事比人早,總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稀奇古怪的人和事。而且還能從這些怪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直到年齡大了,才知道,自己所能看到的東西,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鬼”。沈影有些納悶,鬼,並沒有人說的那麼可怕啊。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厲鬼,想對沈影不利,但都被沈影吃了。沈影吃鬼,這說起來有點讓人毛骨悚然。對於沈影來說,卻仿佛是出於一種本能。而且吃了鬼之後,讓沈影覺的渾身有一股微涼的力量沿著一定的路線緩緩流淌,很舒暢。時間長了,沈影便能控製這股力量運轉,於是便像得了有趣的玩物一般,每天都玩個幾遍。幸好小孩子心思單純,倒也沒出過什麼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