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本文要寫的孔氏孤兒的故事卻是一幕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人間悲劇。
在山東曲阜孔林的孔子墓後東北方向一百米遠的地方有一座巍然高大,與眾不同的墓碑,碑上用篆書刻著“宋兵部尚書襲封衍聖公之墓”。這座墓碑的主人就是孔氏孤兒故事的主人公,孔子的第43代孫孔仁玉。
話還要從孔仁玉的父親孔光嗣說起。孔光嗣生於唐朝末期的公元871年,在其父親逝世後襲封成為文宣公。
順便說一下,文宣公是唐玄宗於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7年)授予孔子後人的封號,第一代文宣公是孔子的第35代孫孔璲之。
如果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那麼,孔子這個人物就是“治世之偶像,亂世之草根”,作為孔子的後人自然也難以逃脫這樣的命運。
不幸的是,孔光嗣生活在官逼民反、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的唐末季世,等到他長大成人時,亂世之中的亂世——五代十國已經拉開了沉重的鐵色的曆史帷幕。
亂世講究的是槍杆子裏出政權,誰能打仗誰就是老大,以禮治國早就被拋到爪哇國去了,作為禮教代表的孔子後人自然就沒人當回事了,地位自然就節節下降,一代不如一代了,到孔光嗣這一代時,隻能擔任泗水縣主簿這樣的小官了。這個位子大約相當於現在的縣政府秘書長,如今看起來好像還蠻風光的,因為下麵還有許許多多不如他的官員,但在當時已經是官員的最底層了,再往下就是宋江那樣不入流的小吏了。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恰遇頂頭風”,正當孔光嗣為自己的仕途境遇愁得像張國榮、崔永元那樣要得抑鬱症時,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而且是禍起蕭牆,後院失火。
在孔府後院點火的這個家夥名叫孔末,此人不但叫“末”,而且的確是個人渣。
說孔子的42代孫孔光嗣是草根無疑含有誇張的成分,孔末則是一個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草根。
孔末的祖宗原本是孔府的清潔工,負責剪剪枝、澆澆花、撣撣浮塵、掃掃地這些體力活,但到孔末這一代時,已經成了奴仆中的頭頭,有了點小權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從底層奴仆升到一等奴仆的孔末並不滿足於自己的現有地位和既得利益,這個家夥還有著更大的野心,貪婪而罪惡的欲望把他燒得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人性,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惡魔。
公元913年春,做了周密安排的孔末像毒蛇一樣偷偷進入了孔光嗣工作的泗水縣城,找了個地方潛伏起來,暗中尋找時機下手。
在一個月黑風高,鴉聲淒厲的夜晚,孔末從伸手不見五指的暗處突然竄出,對著毫無防備、一無所知的孔光嗣猛刺數刀,確認孔光嗣已經死亡之後,蒙麵人提刀揚長而去。
由於孔末事先早已花錢買通了相關的地方官吏,孔光嗣被殺案就一直拖著結不了案,最後隻得不了了之,而孔末早就在主人被殺幾天之後,由“拿他錢財,為他消災”的當地官員主持當上了文宣公,霸占了孔府的家產,後來更掌握了曲阜縣的大權。
孔光嗣被害時,他的妻子張氏和九個月大的兒子孔仁玉正住在張氏的娘家,孔林西北的張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