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遠古篇(1 / 2)

黃帝也搞世襲製

說起史前的部落聯盟時期,我們都會想到三皇五帝,想到禪讓製,好像三皇五帝之間的傳承就是典型的禪讓製,是禪讓製的完美體現。

實際上,黃帝實行的也是世襲製。首先,咱們看看三皇五帝是誰、禪讓製是怎麼回事。“三皇五帝”雖然說法不一,但曆史研究者通常以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為三皇,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

禪讓製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就把統治權讓給在人民中有威望的外姓他人。

以黃帝作為開端的五帝實際上都是一家子,他們之間的傳承應該屬於世襲製的範疇,和禪讓無關。

黃帝自然是五帝政權的開創者,第一代君主;第二代君主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他的父親是黃帝的二兒子昌意;第三代君主帝嚳則是黃帝的曾孫,他的爺爺是皇帝的大兒子玄囂;第四代君主唐堯是帝嚳的次子,他是取代執政時間很短的摯(帝嚳長子)而登上君主之位的;第五代君主虞舜乃是顓頊的後人,同時,他還是唐堯的女婿,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虞舜來自東夷族,和唐堯所屬的華夏族是兩個差別很大的部族,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否定五帝實行世襲製這一事實。

遠古的秘密

■(一)黃帝的姓氏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他是上古傳說時代的一位聖主。關於黃帝的姓氏,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公孫,一說為姬。其實,這兩個姓都打著深深的周代烙印。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成文的史書是在周朝出現的,既然這樣,史官們當然會使出渾身解數乃至吃奶的勁把黃帝的姓氏和周天子的姓氏掛上鉤,周天子姓姬,黃帝當然就姓姬,至於公孫,那是周代貴族中最為普遍表明貴族身份的一個姓。

所以,黃帝究竟姓什麼,仍然是個曆史之謎。

■(二)蚩尤也是我們的祖先之一

我們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是我們共同的祖先,實際上,蚩尤也是我們的一個祖先。

公元前二十七世紀前後,中華大地上存在著三大勢力:黃帝居中原,曾經的天下共主炎帝在太行山以西,蚩尤在太行山之東。後來,炎帝與蚩尤為爭奪黃河下遊地區發生戰爭,炎帝戰敗,遂與黃帝結成聯盟,共同對抗蚩尤。雙方最終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展開決戰,蚩尤戰死,炎黃聯盟取得勝利。再後來,炎黃二帝為爭奪天下共主的地位發生火並,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最終戰勝炎帝,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勝者王侯敗者寇,黃帝順理成章地被後人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曾與之結成聯盟的炎帝有時也可分一杯羹,但敗在二人手下的蚩尤卻極少被人提及。

盡管古人把夏、商、周、秦、漢、安息、鮮卑、匈奴、羌、蠻、狄的始祖都追溯到黃帝,但炎帝、蚩尤的後裔總不能也說成是黃帝的子孫吧?比如南方的苗族,就自稱是戰神蚩尤的後代。

■(三)五帝與五行

“三皇五帝”一詞我們都是非常熟悉的,三皇一般指伏羲、燧人和神農;五帝則指黃帝、顓頊、帝嚳、堯帝和舜帝。五帝與我們耳熟能詳的五行恰好一一對應。

黃帝居中宮,以土德為帝,崇尚黃色;顓頊居北方之宮,以水德為帝,崇尚黑色;帝嚳居東方之宮,以木德為帝,崇尚青色;堯帝居南方之宮,以火德為帝,崇尚紅色;舜帝居西方之宮,以金德為帝,崇尚白色。顯而易見,東方屬木,以青色代之;西方屬金,以白色代之;南方屬火,以紅色代之;北方屬水,以黑色代之,中央屬土,以黃色代之,正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央一片是黃土”也。

■(四)五帝都享“齊人之福”

一夫多妻製不是從封建社會開始的,也不是從奴隸社會開始的,而是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我們經常提起的三皇五帝都是配有幾個茶杯的茶壺(辜鴻銘的比喻)。黃帝有四妃十嬪,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嫘祖和嫫母;顓頊擁有九個嬪妃;帝嚳比較儉樸克己,但也有四名後妃;堯帝向帝嚳學習,保持了一後三妃的水平;帝舜有兩位正妃,就是我們非常喜愛的娥黃、女英(堯帝的雙胞胎女兒),別的妃子還為他生了八個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