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從參加革命到延安(1)(1 / 3)

革命的起點

1909年12月9日,劉輝山出生在江西省永豐縣三坊鄉一個叫太平嶴的小山村。這是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劉仁華為他取名叫義文。他現在的名字是參加紅軍後改的。

在1953年的整黨運動中,劉輝山這樣描述了自己參加革命的動機和過程:由於地主土豪的壓迫,民不聊生,家裏很窮。我很小就給地主土豪打短工、當長工。我在給地主收割稻穀時,起早貪黑,但地主不給吃飽飯,就帶頭磨洋工;在土豪的榨糖作坊裏做工時,常常被土豪克扣工錢,我心中充滿對地主土豪的憎恨。農民對這些地主惡霸無不恨之入骨,但又無法反抗,隻好忍受,生活在苦難的日子裏。

1927年2月間,江西吉安特委派來了一位同誌,到吉水、永豐交界地區做農民運動工作。他對我們說:土豪對我們窮人殘酷剝削,我們窮人年年挨餓受凍。要擺脫挨餓受凍,我們就要組織起來,向土豪作堅決的鬥爭,抗他的租,抗他的糧,分他的地。隻有這樣做,我們窮人才能挖掉這個窮根,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路可走。

我和很多受苦的窮人聽了很受鼓舞,大家議論紛紛,決心團結起來和地主土豪鬥爭。

同年3月,在共產黨的指引下我們這個小山村成立了農民協會,我(虛歲18歲)當即報名參加了赤衛隊。

赤衛隊在農民協會的領導下消滅了反動地主武裝靖衛團、紅槍會、大刀會,追繳燒毀土豪的賣契、典契、當契、租契等;將沒收土豪的田地分給農民協會會員。那時老百姓不知高興得怎麼才好,又跳又唱。大家紛紛議論說:這下好了,自己有田了,自己耕田自己吃了,欠土豪的債不要還了,也不受土豪的剝削和壓迫了,以後隻要自己好好耕田再也不會挨餓受凍了。農民協會給我們窮人辦好事挖窮根,我們要擁護和保護農民協會。

但是由於土豪劣紳組織的所謂五市聯防靖衛團(民團)全麵向農民協會發動進攻,到這年五六月間農民協會暫時失利了。我和赤衛隊的同誌都上了山,組織成立了遊擊隊,同反動勢力繼續堅決的鬥爭。

毛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裏講道“江西的農村起義比哪一省都要普遍,紅軍遊擊隊比哪一省都要多”,對江西的武裝形式給予了肯定。隨著各地農民武裝的發展,永豐縣白沙區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和人民自衛軍大隊,我和遊擊隊的同誌們也加入到自衛軍大隊並擔任副大隊長。自衛隊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強大,鬥爭也一天比一天尖銳。

1930年7月,中央紅軍、紅四軍、紅十二軍以及赤衛隊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包圍了吉安城,向吉安守敵發起猛烈的進攻,打下了吉安城。老百姓歡天喜地,到處飄揚著紅旗,鑼鼓聲、歡呼聲、鞭炮聲響徹吉安上空。蘇維埃動員幹部和年輕的赤衛隊員參軍,我當即帶著兩個弟弟劉義武、劉義達和一部分赤衛隊員參加了紅軍。8月20日,我被編入紅一方麵軍總政治部政衛團第二連三排七班任副班長。連長是陳世全,黨代表是龍開富。

政衛團的職責就是負責保衛首長的安全。從參加紅軍的這天起,劉輝山就成了一名警衛戰士。

古遠興,小名金石古,1917年4月11日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江背鎮山區一個叫果源頭的小村裏。他生長在一個貧農的家庭,家中有父親古久釗,母親李氏,還有兄嫂和弟弟。家裏有一頭小牛,有四五間草房,有三塊沒有樹木的小山地。

家裏全部財產,難以維係全家的最低生活,沒有辦法隻好向地主租田種。地主收租想要收多少糧食,你就要交多少,如果不按他的要求去交,他就要把地收回去,不叫你再種了。交完了地租後,沒有糧食吃,又要向地主去借糧食,利息很高,但不借他的糧食,一家人的生活就沒有辦法維持下去。

古遠興看到從地裏收回的糧食大部分都交給了地主,憤憤不平地問父親:“我們種的糧食,為什麼都給了別人,我們吃什麼?”父親無法回答,隻是說命中注定。其實這就是地主的剝削。

地主的剝削辦法很多,使你富不起來。靠種地是不夠吃的,還要搞些副業生產接濟,冬天靠做紙炮。做紙炮也需要資金買材料,沒有本金還是要向地主去借錢。借錢和借糧是一樣的,利息也很高。但為了解決困難,也隻能向地主去借。

借了地主的錢是還不清的,利滾利越滾越多。窮人也知道地主的剝削是十分厲害的,但也沒有辦法,吃飯的人多負債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