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宋國(1 / 1)

我懷著敬畏的心情,鄭重地書寫著仁義禮信四個濃縮著祖先血液的大字。

敬畏,是緣於我這笨拙的筆寫不好宋襄公靈魂深處的真實;鄭重又的確感佩春秋年代存在著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宋國君主。

春秋無義戰的聲討,我不得不自問:這天底下真的有過義戰麼?大凡流血的戰爭,查考其義的深刻含意,這到底需要去慰籍什麼?

泓水之戰,那個不鼓不戰列的襄公,在楚成王挺進的大軍中,他真的是不自量力地圖霸中原?宋太宰目夷的幾次提醒,麵對敵眾我寡的軍力懸殊,身為統帥的宋襄公執意仁義的精神到底有什麼錯?

在周天子苦苦經營的文明之師,身為公爵的宋襄公深感人性的私欲膨脹的險惡,敢用自己的性命和國家的前途拚搏,極力維護岌岌可危的大周王朝。

宋襄公的死亡事實也證實了文明之師,禮義之邦的道德大廈受到徹底的瓦解!

宋襄公永別了兩千多年,他的事跡曆來被奉為政治、軍事的笑柄,這位卓越遠見的和平思想謀略家,經曆了熱血的洗禮,載著滿腔的激情悠然而至。

國際和平的今天,我們還會對這位老人投以不屑的一瞥麼?

動筆傾訴不盡,動筆猶如千鈞!

但願點點滴滴,在被淹沒的城池深處,尋覓宋襄公近乎匿跡的靈魂再現,讓我這癡狂的心靈回歸平靜。

遠古宋國的都城商丘,這個承載著中華傳統道德的城池,曆史悠久而文明。

這個曆經夏、商、周三朝古都的城池,眷養著數不勝數的忠良。

陪都朝歌創建時期,殷之三仁的微子啟、箕子和王子比幹曾在此活躍著動人的笑容。

作為宋國曆史開創的元首,便是殷之三仁中的微子啟。

身為帝乙的長子,繼承王位的則是比幹大力推舉的弟弟帝紂。

極具才華和能幹的商紂卻親手葬送了大商帝國,被迫自殺。

周武王認真總結夏、商的滅亡之路,開創了仁政治國的方略,德主刑輔的治民模式便正式宣告一個嶄新的王朝在東方大地紮根,微子啟以其仁懷治理宋國,深受殷遺民十分的愛戴。

曆史就順其自然發展,此刻讓我們聚焦在公元前652年。

這是宋國即將繼位的新君主宋襄公茲甫第一次出現在史冊的年代。

主人公童年時代和青少年時代便無奈地省略。

打更的老人借助木魚向國人通報時間已近子夜,商丘的城市籠罩著緊張,宮廷進出忙碌的身影無一不流露那一臉的愁容。

目夷和公孫固嚴峻地沉默,總管陳媛慢慢走近目夷:公子,請您吩咐下去,是該請回太子的時候了。

公孫固抬頭望了一眼目夷,自己內心的確拿不定主意,太子茲甫自三年前迎回王姬,卻獨自一人周遊列國,這種行為曾氣得宋桓公當著滿朝大臣罵其不孝。

目夷閉著雙眼,他腦海浮現了弟弟茲甫的臨別身影。

身為太子離開宮殿這已是觸犯大周律法的事,可茲甫卻執意要遍訪賢良的願望為兄的怎麼又要製止呢?

這事就有勞將軍您了,事到如今,太子也許還不知道呢。

目夷終於開口說話了。

是,在下還有一事相告。公孫固說。

將軍是說葵丘會盟的事嗎?目夷一大早也聽到隰朋使臣約父君會盟的消息。

國君一病不起,這還真是個問題呢。

公孫固說。

隻要太子回國,也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目夷說。

東宮殿的深夜,顯得格外的寂靜,太子妃王姬雙手來回地在竹簡上輕拂,她平靜地臉上始終掛著不易覺察的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