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後記(1 / 1)

武鄉,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古至今,在這片土地上,眾多英豪曾寫下了多少壯烈的華章。1937年7月,蘆溝橋事變之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武鄉黨組織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工、農、青、婦各救會相繼成立,並組建了人民自衛隊等地方武裝。11月14日,八路軍總部第一次進駐武鄉,之後八路軍一二九師謝張大隊、一一五師六八六團擴軍組、八路軍工作團相繼來到武鄉,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參軍參戰運動在武鄉掀起。從此,武鄉就成了太行抗日根據地的中心。

1938年4月,八路軍總部再次進駐武鄉,並在這裏指揮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鬥,武鄉成了整個華北抗戰的指揮中心。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既是華北抗戰的指揮中樞,更是抗日殺敵的主要戰場,為保衛這片根據地,八路軍與我縣民兵、遊擊隊配合,先後在長樂村、南關、關家堖、大有、磚壁、韓壁、柳溝、蟠龍、段村等地與日軍進行了大小戰鬥6368次,殲敵28830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可以說武鄉的山山嶺嶺上都有過激烈的戰鬥,溝溝窪窪地裏都有著烈士的忠骨。該書主要收集整理了發生在我縣境內一些重大戰役戰鬥,以展示武鄉人民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裏,與八路軍並肩作戰,用小米加步槍打出紅色江山的光榮曆史。

為此,我們搜集整理了這本書,以反映在武鄉發生的較大規模的戰鬥概況。由於編輯時間緊,再加上條件所限,部分文章及照片無法與作者取得聯係,敬請作者本人或知情者見後與武鄉縣三晉文化研究會聯係。在此,對為我們提供文章與照片的各位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編者

201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