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道德經》(1 / 3)

不知不覺間,李滄瀾便在百草門中呆了三年……

若是穿越前的他,實在不能想象如苦行僧般在這山林之中度過三年。

隻是還是那句話,人是沒有什麼不能適應的!

經過這三年的風吹日曬,冰霜雨打,李滄瀾已經成長為一個膚色古銅、麵容有些消瘦的青澀少年。這三年的清苦生活,讓他從剛剛來到滬翠山時的興奮難言,到後來的焦躁不安,再到後來的心如止水。現在回想起來,委實別有一番感觸啊……

這三年,他的師傅卻研門主多數時間是在外麵奔波,追索著“邪修”的蹤跡,但效果寥寥,大部分時間均是跟在那些臭蟲身後吃灰罷了。有時候石頭大漢也會跟著他這位小師妹一起出去,山上獨留下一群小輩和房祖師。

每當這個時候,都是小輩們玩的最嗨的時候,房祖師也在一旁煽風點火,鬧得整個滬翠山是一片烏煙瘴氣。小輩們往往被回來的卻研門主罵的是狗血淋頭,房祖師卻是在一旁樂得看他們笑話。

當然,這三年時間也不是白白浪費的,李滄瀾早上被房祖師布置下來的千奇百怪的鍛煉任務給弄的灰頭土臉,下午要跟著大小夏學習識文斷字,還得背一些千奇百怪的書籍。背書對現在的李滄瀾來說沒什麼困難的,但是讓他背一些沒有押韻,前言不搭後語的書是個什麼的意思?

李滄瀾曾經以為這是大小夏在故意整他,後來才發現,他們自己也是十分勤奮的在學習、探討這些書籍,這實在是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前麵一句“上善若水”後麵莫名奇妙就變成了“水波不興”;這都是些什麼東西……

後來李滄瀾實在是忍耐不下去,便去問大小夏其中的原委?大夏卻也不辯解,隻是領著他到所謂的“藏書閣”,其實還是祖師堂的那間石室之內,隻不過並非掛著畫像的那麵牆壁。

前文提到過,這個石室內的三麵牆壁被人鑿出許多凹槽,裏麵放著書籍和雜物,李滄瀾其實對此十分好奇,但是沒人允許,他不敢亂翻。

這次夏子軒帶他進來,他已經做好準備要一飽眼福,大夏帶著李滄瀾來到一麵石壁跟前,小心翼翼的從上麵去除了一部經書,遞給了李滄瀾。

李滄瀾看他這般摸樣,也是提起萬般小心來,先是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心並不存在的汗水,然後輕手輕腳的接過夏子軒手中的書籍。

書皮上一片空白,似是後來加上去的,待他翻開這本經書的第一頁後,他的麵上已經露出一絲激動的神色。

上麵赫然寫著“論語論學”,一陣晴天霹靂,李滄瀾雖說早就對這個世界的文明起源有些猜測,但這次看到這麼熟悉的四個字,當下也是激動萬分。他已經可以確認這個世界跟他穿越前的世界,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剛剛來到百草門的時候,他還記得崔穎兒曾背過的那句《論語》中的名句。本來是想等到稍微清閑後,再去向她打聽清楚的,隻是後來被房祖師操練的死去活來,便把這茬放到了腦後。

今天他總算明白過來崔穎兒是從那裏看到的這些句子。

隻是在他心裏還有一些疑惑,他清楚的記得在前世論語書皮上也隻有“論語”二字,從未有人把“論學”也加上去,“論學”應該隻是其中一篇而已。

他收回思緒,繼續翻閱這部論語論學,果然……跟前世一模一樣,嗯,分段也一樣……咦?

怎麼沒了……?

李滄瀾一陣疑惑,把這頁紙翻來複去的看,卻讓一旁的夏子軒臉上一陣的肉疼,心中不住的喊著“輕點、輕點……”

“怎麼到這裏就沒有了?”李滄瀾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什麼沒有了?啊,你說這論語論學,就這麼多了,難道後麵還有?”夏子軒有些納悶。

李滄瀾繼續向後翻著這部論語,隻是這部厚厚的書籍,除了前麵幾頁寫著論語論學的內容外,後麵全都是白紙。

這難道是傳說中的“無字天書!?”……有緣人才看得到?他心中一陣差異。

“其他的書可以看嗎?”李滄瀾見夏子軒點頭,不待他回答,便徑自上前去下另一本書來,翻開一看……更是驚悚!沒有前言,沒有後語,開頭便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