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穿越到此世,李滄瀾最最滿意的便是沒有了光汙染。
夏日一陣大雨傾盆,碧空如洗,萬裏無雲……待到夜晚,那漫天的星辰璀璨,總能不知不覺間震撼人心……
“咳咳”夏子軒看到李滄瀾開門後,卻盯著天空發呆,不由得輕咳兩聲,見他回過神來,便開口道:“師弟,走吧,咱們去送小雨姐最後一程……”
李滄瀾順著夏子軒的手指方向望了過去,一片靠近山崖的青石平台上,已是被人用木柴堆起了一座木床,而紀若雨的屍體,便靜靜的躺在木床之上,仰望著漫天的繁星。
李滄瀾微皺眉頭,心中有些奇怪,鬆濤鎮的人不都說入土為安嗎?為什麼看樣子這裏要火葬了?他有些想不明白,遂開口向夏子軒問道。
“入土為安是那些凡夫俗子的概念,他們肉身孱弱,死後不久便會化作飛灰,而我等煉氣士,即使是我們這些煉精化氣階段的小輩,也是百病不侵、誅邪不染,肉身須經曆成百上千年的時間才會腐化……”
“而小雨姐被人勾去魂魄,死於非命,胸中自有一股怨氣纏繞。若什麼也不做便草草埋入土中,必會因胸中怨氣,招來邪祟附身,打擾其安眠……”
“再說我等煉氣士,一世而止,人死如燈滅,徒留這皮囊為何?不如一把火燒掉,散入天地之間……”
夏子軒語氣悠揚,娓娓道來。
李滄瀾有些沉默,難道煉氣士都是這般豁達、超脫、隨緣自適之人嗎?
他卻不清楚,大部分煉氣士雖追逐長生,卻並不畏懼死亡,“樂生而悅死”,一切唯自然爾。
為何如此?無他,唯理念如此而已!一個人若不能接受煉氣士的理念,便不可能在這條道途之上走的長遠。
若非紀若雨小小年紀便死於非命,大家隻會擊鼓而歌,放聲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這裏貧道引入莊子的理念,人為“道”之所生,死後又歸之於“道”。就像遊子遠遊一番又回到家鄉一樣,如何可以不樂!最後一句“不笑,不足以為道”來自《道德經》“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到,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主要隱喻“下士聞道”這四字,人間的煉氣士都是所謂的“下士”,那“中士”和“上士”指的是什麼呢?)
李滄瀾聽聞此言,還是有些懵懵懂懂,這些話對他的固有觀念有些衝擊。
他不清楚……紅塵俗世之中,億兆黎民,有幾人可入煉氣士法眼。
而放眼古往今來,又有幾位煉氣士得道而去?既然生不能與道相合,那死後歸入道中,又有什麼不可接受的呢。
李滄瀾忽然想到了什麼,猛然拉住夏子軒的胳膊,語氣焦急的說道:“你師姐魂魄被人攝走,奪回來不就可以令她起死回生了嗎?”
卻是李滄瀾是想起前世看的《封神榜》電視劇中,薑子牙被趙公明攝走魂魄的那一幕。
夏子軒一陣沉默……
“三魂七魄,具已離體;生機已絕,仙神難救……”夏子轅在旁幽幽的說道。
李滄瀾不知,煉氣士的魂魄並不包含自我意識,用通俗的話來講更像一種驅動程序。
有了這些,可以更加方便的管理身體、記憶、情感等等人的各個方方麵麵。
如果失去魂魄了,就好比電腦崩潰,黑屏,你再按電源也沒用,隻能重裝係統了。但人沒辦法重裝係統,隻能一命嗚呼……
這夏氏兄弟隻是覺得李滄瀾反應過度了,但考慮到他的父老鄉親們統統死絕,滿心想讓他們起死回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