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英武皇帝劉繼元(2)(1 / 2)

10月初,宋將安守忠出遼州,齊超出沁州,打敗北漢軍,虜獲牛羊數以千計。6日,宋太祖親臨西教場,觀看飛山軍士發機石演練,顯然是為攻下高城深壘的太原做試驗。7日,北漢不甘示弱,打開太原城北門,出兵千餘與黨進軍交戰。正當兩軍對峙、宋軍屢攻未能得手之際,20日,宋太祖突然去世。曆史上有一種說法,他是被其弟趙光義所害,史稱“斧聲燭影之謎”。次日,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他上台後首先要采取各種措施穩定內部統治,顧不上對外作戰,於是下令收兵。11月,黨進等奉命南撤,燒營而歸,12月11日回到開封。北漢劉繼元又躲過了一劫。

第4節晉陽城的焚毀

977年和978年,北漢渡過了平靜的兩年,但在平靜的背後卻隱藏著更大的不平靜。978年,南方的吳越國正式宣布歸附宋王朝,至此,割據南北的十國就隻剩下北漢了,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即將畫上句號。北漢此時經濟已處於崩潰邊緣,大量人口被宋遷走,兩三萬的龐大軍隊還得保持,幾乎平均每家就得供養一名軍人,而唯一可以依賴的後台,隻有遼國了,於是更加巴結主子。首先,他派使者赴遼感謝遼的援助,又因宋軍奪走了糧食,請求遼國賜糧,遼即運去粟12萬斛。眼看著政權已搖搖欲墜,北漢胡桃寨指揮使史溫幹脆帶著250口人投奔了宋。

此時,即位不久的宋太宗正想在天下百姓麵前,一展他的雄才,征服北漢自然是他施展的舞台。此時的他吸取周世宗、宋太祖久攻不下的教訓,事先的準備工作做的特別細致、周全。任命大將崔翰抓緊訓練士卒,在開封西門外的陳村修建講武台,親自閱兵,20多裏長的軍隊,在崔翰五色旗的指揮下,進退自如。飛山軍發機石、射強弩,威力空前。太宗不無得意地自讚:“甲兵之盛,近代無比。”又命令緊臨北漢的河北、河東的各州縣,大量製造兵器和攻城用具。

與此同時,宋太宗不忘麻痹北漢的後台遼國,在外交上做出特別友好的姿態,上台伊始,即派使者到遼通告太祖去世的消息。太平興國二年(977)春,把一部分太祖的遺物送給遼做紀念。夏,又派大臣辛仲甫出使遼國,冬派官員賀遼新年。三年夏、冬,又陸續派使者赴遼。同時,又殷勤接待遼國使者,增設了送伴使,專門護送遼使者到邊境。

宋太宗這一手真起了作用,一位到過宋的遼使者耶律虎古比較敏感,返國後對遼聖宗報告:宋有進攻北漢的跡象。燕王趙承嗣馬上予以反駁:這是主觀臆斷,不可憑信。景宗就沒有采納虎古的意見。北漢向遼通報,宋已在周邊地區備戰,遼也不予理會。第二年,發現宋朝真的出兵,這才醒悟,但為時已晚,景宗對虎古說:我和燕王當初沒有考慮到這點,還是虎古能料事。

一切準備就緒,廣運六年(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宋太宗下令出師北伐。12日,任命潘美為北路都招討製置使,統率大軍北上,再沿著今石太線圍攻太原城。13日,又任命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由河北真定西直插太原北的石嶺關,準備攔截遼的援兵。一場平定北漢的戰爭開始了。

北漢主劉繼元聞訊急忙派兒子劉讓到遼做人質,又送去貴重物品,請求遼國出兵援救。2月18日,遼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敵烈、南院大王斜軫、樞密副使抹隻領兵援救。3月10日,北漢使者又稱宋兵已入境,遼命左千牛衛大將軍韓侼、大同軍節度使耶律善補以本路兵南援。當他們日夜兼程經過忻州時,宋大將郭進已在那裏等候多時了。

郭進在西山20年,對這裏的地理形勢、遼兵南下路線非常熟悉。3月8日,他攻破北漢西龍門寨,隨後在石嶺關南澗布陣。16日,遼國數萬騎兵來到大澗邊。耶律沙主張等後續部隊到了再決戰,冀王敵烈、耶律抹隻看不起宋軍,堅持要立即出擊,耶律沙無法說服他們,隻得勉強同意。當敵烈領先鋒兵渡澗才過了一半時,郭進突然發起衝擊。鏖戰中,冀王敵烈及其子蛙哥、耶律沙之子德裏、突呂不部節度使都敏、黃皮室穩唐箬等五員大將當場斃命,損失上萬人,耶律抹隻僅以身免,耶律沙帶兵狼狽北逃,宋軍緊追不舍,恰逢耶律斜軫率後軍趕到,萬箭齊發,耶律沙才免遭全軍覆沒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