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圍剿的同時,清廷也不斷地進行政治宣傳,意圖瓦解薑瓖叛軍及其追隨者。順治六年(1649)正月十六(2月26日),清廷宣諭山西地方文武官員軍民人等:
薑瓖作亂懼誅,結黨聚眾造作訛言,詐傳欲殺官吏軍民等語。爾等千萬別信以為實,參與叛亂。朕思人情,豈有不安生而自求死亡之道理?不過是無知愚民被訛言所誘,或有畏死偷生為苟且一時之計者。天下之民,皆吾赤子,朕既作民父母,若無故誅戮,將何以取信天下?朕不忍爾等愚昧就死,故特頒諭旨一概赦免,若於赦到之日就能悔然悔悟,痛改前非,翻然來歸,宥其前罪仍與恩養。如若執迷不悟,仍信薑瓖之言,自取滅亡。大軍已到,不得已而後降者不在赦例。
為了進一步瓦解大同城內的官民,減輕清軍攻城的壓力,清廷在圍城、築牆、掘壕,四麵包圍大同城的同時,反複宣諭大同城內官吏軍民人等,建議他們或執縛叛逆來獻,或殺薑瓖來歸,並許諾隻有這樣做才可以保全父母妻子。《清世祖實錄》卷42第5頁記述道:
薑瓖自造叛逆大罪,搖惑眾人,誘陷無辜,爾等被圍城中,無所逃避。止因薑瓖一人作惡,遂致無罪眾人同陷死地。朕命大軍圍城築牆掘壕,使城內人不能逸出,然後用紅衣大炮攻破,盡行誅戮。若爾官民人等於未築長圍之前,有能執縛薑瓖來獻,或殺死薑瓖來歸者,準赦前罪,仍行恩養。不惟爾等免死,即爾等之父母妻子亦可因此而保全矣。爾等宜速圖之。
平叛戰鬥仍在激烈進行,雙方互有勝負,一度出現拉鋸戰。順治六年(1649)正月二十四日(3月6日),平西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奏報:叛將劉遷攻代州,據其外關,章京艾鬆古、遊擊高國勝並蒙古兵300餘人全被圍困。阿濟格派遣多羅端重郡王博洛、多羅承澤郡王碩塞等率兵往援,豎雲梯猛攻外關,蒙魁等相繼先登,大破之,斬賊渠郎芳,劉遷遁去,代州城圍解。
與此同時,山西巡撫祝世昌督飭各部綠營兵協助英親王阿濟格的八旗精兵,經過反複激烈的交戰爭奪,連續收複了寧武、偏關、繁峙、靜樂、保德各州縣,晉北地區多為占據。
順治六年(1649)二月十四(3月26日),鑒於大同城堅防嚴,久圍難下,清順治帝命攝政王多爾袞親自出馬,總統內外官兵征剿大同。二月二十(4月1日),攝政王多爾袞率大軍駐紮古兒班口,有蒙古喀爾喀碩雷汗下七人攜妻子歸順。據悉碩雷汗騎兵勇猛敢戰,其全部人馬距此隻有十天的路程,散處於野。多爾袞於是改變原定計劃,決定出張家口趨喀爾喀,利用這支軍事力量,迅速派遣人員征調外藩蒙古騎兵。
三月初一(4月12日),多爾袞率大軍駐紮在桑幹河一帶,派遣官員至渾源州,宣諭城中官民:
因薑瓖叛逆,軍麾直指大同,聞聽此城尚未歸降,故移師至此。姑念薑逆煽亂,渾源百姓無辜受害,現在正是春耕下種大忙時節,爾輩倘若能引罪迎降,不僅不究爾等小民同流合汙之惡,且當更加軫恤。令爾等各歸村畝,乘時耕種,迷途知返,尚不為晚。倘若怙惡不悛,知錯不改,久據孤城,自誤生業,淪落禍敗,我軍已大舉壓境,誰能為爾等宥免?如若不信,可令人前來瞻視。如果誠心歸順,即使原來的知州守備各官,甚至於薑逆所置偽官,亦勿顧慮前非,懷疑觀望,我將宣布朝廷撫輯至意。王言一出,駟馬難追,決無反悔,否則天下之人誰還信我大清?
次日,渾源軍民不聽勸降,攝政王多爾袞大怒,指揮大軍一鼓作氣拔取渾源州城,屠殺城中老小無數。三月初六(4月17日),清朝大軍進至寇家寨,定西大將軍多羅敬謹郡王尼堪啟報:固山額真庫魯克達爾漢阿賴等屢次戰勝,斬偽巡撫薑輝兵馬無算,偽參將羅暎壇獻印劄,率所部400人投降。多爾袞聞報甚喜。四天後(4月21日),原隨薑瓖的應州參將張祖壽、山陰縣知縣顏永錫等懾於清軍兵威,各率軍民人等出城到攝政王多爾袞軍前投降,應州、山陰不戰而下。三月十二(4月23日),攝政王多爾袞基本掃除大同外圍各縣的叛軍,旋師至大同,遣人臨城宣諭:
渾源州憑城堅固不服勸降,我已率大軍攻克一舉蕩平,應州、山陰各縣也都已聞風納降,歸效順從我大清。我今已統兵來此,爾薑瓖速開門迎降,予當宥爾,免爾一死。倘若今天招爾不降,等爾勢窮力孤之後,雖想歸順,悔之也晚,決不答應。現在大兵雲集,爾豈能在重圍之中逃脫獲縱呢?與其不識時務,自取死亡,不如幡然悔悟,速來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