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曆程中,許多少數民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曆代政權有不少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如十六國中的多數政權、北魏,五代之後唐、後晉、後漢,遼、金、元、清等,其中史稱“沙陀三王朝”的後唐、後晉、後漢,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政權。沙陀人以戰略要地山西為根據地,在唐末五代的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演繹了三個王朝的興衰,不能不讓人驚歎。
本書就此作簡要介紹。
沙陀族是在唐末五代,進入山西的眾多少數民族中,比較重要的一支。
《新唐書·沙陀傳》記載:
沙陀,西突厥別部處月種也……處月居金娑山之陽,蒲類之東,有大磧,名沙陀,故號沙陀突厥雲。
《新五代史·唐本紀四》曰:
沙陀者,北庭之磧也……李氏之先,蓋出於西突厥,本號朱邪,至其後世,別自號曰沙陀,而以朱邪為姓。
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沙陀人早期活動的記載是頗為散亂的。從上述記載,我們可知沙陀族最早是“西突厥別部處月種也”,即是西突厥部落之一,名為處月。處月部居住在金娑山以南,蒲類海以東,因有名為“沙陀”的大沙漠,故稱為沙陀突厥。相傳他們的祖先出生於大雕的窩中,因為出生奇特,首領便讓各族輪流撫養,因此姓“諸爺”,即不是一個人撫養的意思。後來,傳訛成了“朱邪”,即“諸”變成“朱”,“爺”變成“邪”。
由此可知,沙陀最初隻是身處偏地的一個西域小民族。但作為遊牧民族,沙陀部族天生具有勇猛善戰的特點,這正是沙陀族後來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貞觀七年(633),唐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陸可汗,族人步真觖望欲謀並其弟彌射而自立。彌射害怕,率領處月等入朝。唐高宗年間,於處月地設置金滿、沙陀二州。龍朔元年(661),沙陀首領沙陀金山因跟隨武衛將軍薛仁貴討伐鐵勒,而授墨離軍討擊使。長安二年(702),進為金滿州都督,累封張掖郡公。
沙陀金山死後,其子輔國繼其位,仍為金滿州都督。輔國死後,其子骨咄支繼其位。天寶元年(742),沙陀骨咄支時兼回紇副都護,他曾跟隨唐肅宗平安史之亂,由此拜為特進、驍衛上將軍。死後,其子盡忠繼其位,累遷金吾衛大將軍、酒泉縣公。當時,吐蕃勢力強大。沙陀雖屬唐朝,但仍受吐蕃暴斂之苦。
唐德宗貞元(785—805)年間,沙陀盡忠被迫率部眾歸降吐蕃。在當年(790),又被迫從金滿州遷到了甘州(今甘肅張掖)。由於驍勇善戰,吐蕃每次與回紇作戰,“常以沙陀為前鋒”。797年,回紇人在與吐蕃的戰爭中,攻占了吐蕃統治下的涼州(今甘肅武威),大敗吐蕃軍。此時對沙陀一貫疑忌的吐蕃,懷疑此次失敗乃沙陀與回紇勾結所致,於是決定將沙陀遷到“河外”(在今青海)。沙陀部族聽到這個消息後,“舉部愁恐”。沙陀盡忠與兒子朱邪執宜商量說:“我們世代為唐朝的臣民,被迫歸降吐蕃,如果仍歸順唐朝廷,要比部族絕種強許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