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上高會戰(11)(1 / 2)

74軍51師在上高會戰中幾乎全殲第20獨立混成旅團,而且和58師一起收複了官橋鎮。戰後,51師獲得了第一號武功狀。守衛上高的57師獲得了第二號武功狀。

武功狀的全名叫“陸海空軍武功狀”,抗戰時期共頒發過107張,而李天霞的部隊就榮獲了14張,包括參加上高會戰的第一張和參加雪峰山會戰的第107張。在上高會戰中,李天霞任74軍51師師長;在雪峰山會戰中,李天霞任100軍軍長。

李天霞極為珍視他在上高會戰中所獲得的第一張武功狀,他將原件複印了很多張,發給士兵,還郵寄了一張給兒子。在給兒子的那張複印件上麵,他寫了一行字:“創建最偉大之戰績,獲得本一號武功狀……”

51師戰歌也與第一號武功狀有關,51師的戰歌是這樣的:

聽!這氣壯山河的吼聲,是勇士的呼號。

看!這沸騰的熱血,奠下了萬世不朽的武功。

51師的同誌們,站在民族解放的前哨,擔任保衛中華的先鋒。

發衝冠,吹起衝鋒號,踏平三島,光我華胄。

我們有鋼鐵的意誌,我們有空前的武功。

挺起胸膛,舉起刀槍,不讓太陽升到三島上,

歌頌吧!我們有第一號武功狀。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74軍51師和57師分別獲得第一號武功狀和第二號武功狀,第一號武功狀寫進了51師的戰歌中,57師還獲得了虎賁師的稱號。58師呢?

從手頭能夠找到的《上高會戰忠勇官兵表彰表》中,我看到57師有59名官兵受到表彰,而58師隻有12名官兵受到表彰,沒有找到51師的表彰表,想來也會和57師相當。張靈甫沒有獲得武功狀,原因在於官橋的失守。

上高戰役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1941年4月19日,羅卓英向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徐永昌發了一封電報,電文編號4555號,電文內容是與34師團長大賀茂有關的。

電文內容說,4月14日,大賀茂在南昌市上海酒樓召集34師團的殘兵敗將開會,講述了此次上高會戰的慘敗,講到動情處,涕淚俱下,痛不欲生,拔出手槍自殺,血灑酒樓,左右急忙抬著大賀茂送往醫院,經搶救才活過來。

老兵曹立剛也講到了這個情節。他當時潛伏在上海酒樓對麵的一家茶樓上,看到上海酒樓前戒備森嚴,任何人不讓進入,而一名名老鬼子卻魚貫而入。不久,就聽到裏麵傳來一聲槍響,幾名鬼子抬出了一名老鬼子。那就是自殺未遂的大賀茂。

也許大賀茂是真的自殺,也許是逢場作戲。我懷疑這家夥是演戲,如果你想自殺,何必當著那麼多人的麵?自殺的方式有很多種,總有一種適合你。你莫非就這樣不中用,連槍都打不準?

大賀茂出院後,就被解職,成了無業遊民。這名日軍師團長以後是什麼結局,不得而知,因為他很早就退出了戰爭的舞台。

上高會戰能夠取得勝利,和中共地下黨員、上高縣縣長黃賢度組織的良好後勤供給是分不開的。淮海戰役結束後,陳毅在總結這次戰役的時候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上高會戰的勝利,也是上高百姓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第19集團軍總司令部重新規定各部向各縣購米數量表》中,寫明每日要向駐地購買大米53304斤,每月1599120斤,這麼多的大米,僅僅一個上高縣是遠遠無法供應的,表中還列舉了上高周邊的奉新、靖安、宜豐、豐城、清江、新餘等幾個縣。

在采訪上高會戰的時候,我在上高縣檔案館看到了保存至今的一份《民國政府三十年代案卷一號》,上麵有這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