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這句話精辟,我要記下來,回去說給我的員工聽。”老人隨即拿出了一個筆記本,戴上了老花鏡。很是認真的把這句話幾的下來了。
“年輕人,我發現你身上有很多優點,或者說是很多的見解,不凡,將你對國家的意見全部說出來,沒有關係的,就當是討論,或者說是發發牢騷都可以。“
熊大壯看了眼一臉認真的老人,隨即點了點頭:“好的,那我就獻醜了。”
熊大壯清了清嗓子:“這個偉大的國家經曆了太多太多的屈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它損失的多,近15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圓明圓---太多太多的曆史定格在19世紀中期,後期。20世紀初期,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等,經曆太多的人民渴望自己有一個獨立的國家。終於英勇的中國人民經過109年的艱苦努力,中國共產黨鄰導人民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此此中國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徹底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半封建主義的國家。曆史就是曆史,任何一個國家,不能牢牢抓住世界新的技術革命,不融入世界的舞台,就會被邊緣化,隨著它們的日益強大,就會成為下一個打擊目標。世界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尤其是發達國家,它們的法律,行政區劃和融入世界主要國家文化的包容。經過近200多年從發展到完成現代化國家製度,是值得大膽學習借鑒的。這既是單黨製,多黨製或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中都要遇到的問題。”
多年來壓抑在心頭的話語,或者說是一直以來對國家前景的擔憂,一下讓熊大壯暢所欲言,在無鎖骨機:“隻有能使一切逐步向調整最合理加快過度,才能為以後的發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中國憲法規定的行政區劃為中央,省,縣,鄉4級行政架構。國家1980年開始首先批準江蘇省設地級市,隨後全國各省都實行了地級市的設立。最後使全國的地級市達到300多個。由於地級市的設立到現在國家的行政區劃構成了5級。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本地保護主義出現,陸續出現了市壓縣,市刮縣。市縣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出台了縣級市的設立。而後1996年擔心市的設立會占用大量耕地,就凍結了縣改市,2000年開始國家鼓勵省直管縣,擴權強縣。各省下放的指標不同,交通,發展改革還是由地級市進行指導,較大製約了縣域的發展。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中國現在正處於工列化中期,這對2800多個縣域來說,是關鍵的時期。隻有實行地級市與縣,縣級市,沒被納入市城區的區的完全脫離,才能使它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的不便,是為了以後的方便300多個地級市,已經不能兼顧,1700多個縣,300多個縣級市,800多個區的協調發展。往往是市城區建設成為交通最發達,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人口較多。使城鄉二元差距加大。最終使全國的地區差異更大。隻有能使它們同地級市處於同樣的權利,站在公平的角度,才有能力調整一,二,三,產列的比重,解決更多人的工作問題。長期以來給人們的印象是市要比縣高一屆,商家投資,或更多人工作就喜歡到城市裏去工作,這是縣域無奈的問題。可以通過把縣都升為市,把沒納入市城區的區也可以升為市。市轄區位於第4架構,應當撤銷區政府,市城區就由鎮構成,減少程序有助於高效管理。當初新中國成立後,為尊重民族地區的利益,省級行政區用民族自治區命名,州級,縣級鄉級同樣用民族自治命名。隨著經濟與社會不斷發展,過於繁瑣的地名,給這些地方的發展,合作有諸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