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壇長出一棵無名草(1 / 2)

王伯有兒女五個,從政的從政,經商的經商,留學的留學,個個優秀;五個兒女都孝順,王伯的銀行卡像魔袋一樣,裏麵的錢總也花不完,郵包像小燕一樣一個接著一個飛來,吃的、穿的、用的,樣樣不用他操心,就是他們個個都太忙了,很長時間也不回家一趟。孤身一人的王伯,為了排遣孤獨和寂寞,在小區的空地上開辟了一個小小的花壇,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花草,一到春天,姹紫嫣紅,蜂縈蝶繞。小區裏的一些退休老人是王伯的鐵杆“粉絲”,他們每天遛彎兒回來總要在花壇邊停下腳步,一邊欣賞著滿壇春色,一邊品頭論足、說紅道綠。這天,幾個老夥計又來到了花壇前,正欣賞著,突然有人問道:“我說老王,這是一棵什麼草,我怎麼一直沒見過?”

王伯對他花壇裏的每棵花草都了如指掌,見有人求教,很是得意,款款走過去,準備開講他的“花草經”,可他到那邊一看,吃了一驚,隻見那棵草剛長出半尺高,有莖無葉,十分奇怪,這棵草別說不是他種的,就是見他都沒見過!他蹲下身來,前看後看,左看右看,嘴裏不由得說道:“我的花壇裏每一棵花草叫什麼名字都在我的心裏,就是沒有這個品種,它從哪裏來的呢?又怎麼長在了我的花壇裏?太奇怪了!叫什麼名字我就更不知道了。”幾個老夥計好奇地聚攏過來,圍著那棵草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是不同植物交叉授粉誕生的新品種,有的說是氣候變暖引起的“芽變”,還有的說得更神乎其神,是什麼在PM2.5空氣可吸入顆粒作用下而引起的物種變異,等等等等,把王伯說得雲山霧罩。然而此時王伯心裏很興奮,成就感油然而生。整個下午,他一直蹲在無名草邊。

無名草到底是什麼花什麼草,怎麼長在了王伯的花壇裏,一時成了王伯心裏解不開的謎。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無名草也在一寸一寸地長高,卻一直不見有葉長出來,隻是生出了無數細蔓,形成一個球狀。它的花是乳白色的,很碎小,毛茸茸的,包裹在“球體”上,遠看就像是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奇異十足。無名草不但奇怪,還很倔強,狂風驟雨中不彎不屈,烈日炎炎下不蔫不萎,真是要多可愛有多可愛。

很快,王伯的花壇裏長出一棵無名草就成了佳話在小區裏傳開了,前來觀賞的人越來越多,還有個小記者寫了條新聞稿發表在報紙上。王伯更是把無名草看成了自己的孩子,除草施肥,嗬護有加,他怕無名草被人盜走,幾乎每天都長在了花壇邊,讓漫長的時光在芬芳和希望中流逝。

一轉眼中秋節就到了,這是一個象征著團圓的節日。雖然王伯明知道五個兒女誰也回不來,可他還是抱著一絲幻想坐在花壇邊,眼睛不停地瞄著小區的大門,祈望著有哪個孩子突然出現在他眼前。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眼看著小區裏的人個個麵帶節日的喜悅出出進進,一陣酸楚不由得從他心底湧出來。快到中午的時候,快遞公司的送遞員來了,把五箱月餅交到了他的手裏。這些月餅價格不菲,是五個孩子從天南海北世界各地快遞過來的,承載著兒女們的孝和愛,可他的心裏還是空落落的,仍然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他把精致的紙箱打開,擺在花壇邊,見人就請品嚐他的月餅,可除了那些老夥計象征性地吃上一兩口之外,再沒有人肯接受他的月餅。他急了,說:“怎麼,我的月餅不好?”有人好意地說:“王伯,不是你的月餅不好,是您的月餅太好了,您老人家都這麼大歲數了,我們怎麼好意思吃您的月餅呢?”這時,一個農村衣著的老太太從小區門口走了進來,手裏拎了個塑料袋,裏麵裝著幾塊廉價的月餅,她是春天時搬進這個小區裏的,姓馬,大家都叫她馬奶奶。王伯迎了過去,說:“老妹子,過節了,怎麼就買了這麼幾塊月餅?”馬奶奶說:“我兒子下班回來還要買的。”王伯說:“不用等你兒子回來買,我五個孩子給我郵來了五箱月餅,我吃不了,你拿幾塊回去吃。”馬奶奶說什麼也不肯要,可王伯還是從每個箱裏拿出一塊來,硬是塞進了她的塑料袋裏。看著那油汪汪的月餅,馬奶奶既羨慕又感動,說:“還是你有福氣啊,有五個孩子,你看看,我還沒吃過這麼好的月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