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集團參加崤底戰役的總兵力,無確切根據可查。但依據其各部分的實力推算,大致可以得出上述概略數字,鄧禹所部,初入關中為兩萬人,後來雖有較大發展,但幾次戰敗,損失了一些部隊,渡過黃河後大概最多也隻能擁有三五萬人;馮異指揮的魏郡、河內、河南等郡兵馬,估計也在四萬人左右。東路軍及其洛陽地區的機動力量,大致約在二十五萬左右。
第六,赤眉劉秀兩軍作戰策劃
赤眉軍建世政權二年(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二年九月,赤眉大軍返回長安後,形勢日趨惡化,南有延岑的重兵,北有劉秀集團的鄧禹之軍,隴上又有隗囂的軍隊,加上三輔地區地主豪強勢力的搗亂破壞,屯積糧食,堅壁清野,因而,當即做出了東歸的決策。赤眉起義軍的禦史大夫樊崇,丞相徐宣等認為,劉秀集團正忙於建都洛陽,派兵向周圍擴張勢力,在中原地區腳跟尚未站穩,所以,赤眉回軍關東,遇到的敵對力量很可能不會太大。故作出了以下東歸作戰策劃。
(一)放棄攻擊渭北的鄧禹軍;
(二)不再攻擊延岑的部隊;
(三)準備打擊馮異的西路軍;
(四)出函穀關後,仍按入關的路線東進,然後往東南方向發展。
劉秀集團根據赤眉軍原先的入關進軍路線分析,認為赤眉東歸也有可能仍經過潁洛之間,於是預先在洛陽、宜陽、新安等地布設了重兵,準備在潁洛地區將赤眉軍這股威脅劉秀稱帝的最強勁的敵人徹底殲滅,劉秀集團的作戰策劃如下:
(一)如果赤眉軍走西路,即經過靈寶、新安、洛陽之線,則宜陽的建威大將軍耿率軍馳往新安,與新安駐防軍破奸將軍侯進部共同攻擊赤眉軍。
(二)如果赤眉軍走南路,即經過弘農郡,走宜陽,則侯進率新安駐軍馳往宜陽,與宜陽的耿軍共同擊滅赤眉軍。
(三)位於洛陽的重兵集團由吳漢,朱佑、杜茂、賈複、堅鐔、王霸等統率的六軍和由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等率領的邊境突騎部隊,準備向兩個方向機動支援。
第七,華陰湖城附近的作戰
漢光武帝二年(公元26年),赤眉建世政權二年十二月,赤眉大軍離開長安,沿華縣、華陰之大道向函穀關進軍。
此時劉秀集團的馮異所率之軍,也正沿西路向函穀關且戰且進,馮異軍沿途招降的割據勢力有:
割據稱雄於澠池地區的霍鄔等軍;
割據稱雄於陝城附近地區的王長等部;
割據於湖城附近地區的惠等部;
割據於華陰附近地區的陽沈等部。
這些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由於與劉秀集團階級利益的一致性,所以馮異軍兵鋒所至,都紛紛歸降,使得馮異軍進展順利,通行無阻地越過了關中門戶函穀關,進抵華陰地區。
赤眉軍樊崇等接到馮異率漢軍到達華陰地區的消息,即派出兵力,進擊馮異軍,兩軍交戰於華陰附近地區,雙方作戰達數十次。相持六十多天,互有勝負。這時赤眉軍內部發生了劉始等人帶領五千多起義軍士卒投降馮異軍的事件,對赤眉軍土氣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赤眉軍仍在積極準備與馮異軍作戰。
鄧禹奉劉秀之令,被征調東歸的過程中,曾數次率領疲憊饑餓之土卒與赤眉交戰,均遭失利,於是率領他的車騎將軍鄧弘等領兵由黃河以北的芮城,渡過黃河,到達黃河南岸的湖城,企圖占據崤函地區的有利地勢,再與赤眉軍較量。鄧禹軍渡過黃河後正巧與馮異自華陰東撤的部隊相遇,而合兵一處。鄧禹於是約請馮異共同進擊赤眉軍。但馮異根據自己與赤眉交戰多天的體會,深感赤眉軍尚十分強大,還不到決戰的時機。因而對鄧禹等說:“我與赤眉軍交戰數十日,雖然俘獲了他們一些勇敢善戰的將士,但其實力仍然很強大,暫時隻能夠用恩信誘騙他們,如馬上去攻打他們,則很難取勝。現在漢帝已命令各路大軍於澠池(今河南省澠池新安一帶)擋住了赤眉軍由西路東歸的去路,命令我率軍西進攻擊他們,這種兩麵夾擊的戰略,必定可以一舉擊破赤眉軍,這是萬無一失的決策!”鄧禹、鄧弘不聽馮異的勸阻。鄧禹決計向赤眉進攻,命令鄧弘軍首先向赤眉軍進攻。
赤眉起義軍禦史大夫樊崇、丞相徐宣等人都清楚地知道鄧禹軍兵疲糧盡、戰鬥力不高的具體情況,因而在得知鄧禹又將率軍來攻的消息時,便將一些運糧大車都裝上泥土,泥土上麵覆蓋一層豆類食物,預備引誘敵人搶糧,再乘他們搶糧混亂之機,一舉消滅他們。赤眉軍布置妥當,便與鄧弘軍交戰,赤眉軍與鄧弘軍激戰到午後,偽裝戰敗,向後撤退,丟棄大量運糧車輛,鄧弘部卒饑餓難忍,爭先恐後地搶運糧車上的豆子,陣勢大亂。赤眉軍這時立即返回,進擊鄧弘軍,將鄧弘部隊打得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