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百姓故事 (1)(1 / 2)

標:我的八次世界杯(二)

天下球迷心連心——1990年看世界杯

在米蘭梅亞薩體育場舉行的意大利世界杯開幕式讓中國人大開眼界,明星歌手埃·本納托和賈·納尼尼演唱的《意大利之夏》讓我們知道什麼是激情四溢,這首歌至今仍是四處傳唱的流行歌曲;那時候絕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T台為何物,160名世界名模讓我們第一次看到時裝秀,模特身著紅黑黃綠四個色係的服裝分別代表南北美、非洲、亞洲和歐洲,膚色不同的美女款款而來,風姿綽約、嫵媚動人;在威爾第《阿依達》的樂曲聲中,球場中巨大的足球“轟然炸開”,各色氣球噴湧而出……運動和美麗、體育和藝術能結合得如此完美!僅僅20分鍾,讓多少人留下了永遠的記憶。

這年世界杯共52場比賽,中央電視台體育部主任馬國力賽前就宣布CCTV要全部播放,14場是現場直播,另外38場第二天白天放錄像。

朋友新買了“21遙”,叫我有空去他家看球。某天休假約好去他那兒,我騎了一小時自行車從城東的單位奔城西,到他家卻吃了閉門羹。平時很守時的朋友怎麼會爽約?沒有現在人手一個的手機聯係,電視台的時間不等人,再換地方也來不及!隻好坐在樓梯上傻等。忽聞隔壁房中傳來宋世雄的聲音,情急之中冒昧敲門,一說原由,素不相識的主人欣然同意與我同享看球之樂,男主人讓座、女主人上茶,真是普天下球迷心連心!中場休息時,聽見樓梯響,一看是朋友回來了,隻見他滿頭大汗、一手一個塑料兜,看到我就說:“我老婆昨天生了個兒子,我在醫院忙活,這會兒回來熬雞湯。”世界杯讓我忘了他太太快生孩子了。

這年我們追捧的是藍色夢幻般的意大利,誰知“老邁年高”的馬拉多納領著阿根廷隊跌跌撞撞地進了半決賽,點球決勝淘汰了意大利隊,最後讓德國人撿了便宜,在羅馬奧林匹克球場意大利人的地盤兒上奪走了世界杯,讓人有點兒不服氣。

“碗”裏“碗”外的事兒——1994年看世界杯

美國人辦足球世界杯有點兒搞笑。人們說美國是“足球的沙漠”。

世界杯開幕前的問卷調查隻有31%的美國人知道本國要辦世界杯。為世界杯準備的球場大多是橄欖球場和棒球場改建的,別說樣式各異,還都怪怪地叫做“什麼什麼碗”,最著名的“大碗”是打決賽的洛杉磯玫瑰碗。在芝加哥舉行開幕式那天氣溫高達36攝氏度,6萬多觀眾被烤成了熟蝦米,兩千多誌願者在炎炎烈日下邊歌邊舞,在我們這些經米蘭開幕式長了見識的中國觀眾眼裏,美國哪兒有意大利的藝術,熱鬧熱鬧、自娛自樂而已。

美國足球隊請了一位南斯拉夫教練,很多中國記者嫌他的名字太拗口而懶得寫,隻說是“那個南斯拉夫人”。報紙上的花絮說,這位教練會五國語言,天天忙著打國際長途電話了解對手的信息,一個多月花的電話費相當於美國白領的月薪。不過狡猾的他指揮著技術不怎麼樣的美國隊打到第二階段才負於強大的巴西隊。這個人就是幾年後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神奇洋帥——博拉·米盧蒂諾維奇。

值得一說的是:1994年之前的14屆世界杯中,美國隊隻有4次進了決賽圈,而那以後的每屆世界杯32強都少不了美國隊,2002年還打進前八。當年有統計說,美國有1600萬人參加足球運動,多是拉美、歐洲移民和他們的後裔。很多年以後聽中央電視台為2006年世界杯準備的“世界足球之旅”專題片說:“美國有4000萬人常年參加足球運動,其中大多數是青少年,堅持了十年的足球大聯盟不再虧本,還有各種各樣的足球聯賽遍布美國各地。”足球運動在美國已然成燎原之勢。大聯盟主席馬克自信地說:“美國足球的未來就是今天的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