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紹了運動鞋底部件的基本造型特點與類型,以及各個部件的設計、製造與功能之間的相互關係、特點。
運動鞋底一般由大底、中底(中插)、內底三個部分構成。三者以一定的方式結合為一個整體,發揮整體綜合效用,每個部分在運動中都具有一定的功效,任何部分的功能改變都會給其他部件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同的運動項目對鞋底功能要求差別很大,導致其構造上有所不同,設計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運動特點區別對待。
大底的造型設計包括了大底的款式設計、色彩設計、材料選擇以及花紋設計。
第一節運動鞋底設計
運動鞋底一般具有四個方麵的作用:一是承載人體的重力;二是承受腳體運動時產生的衝擊、屈撓變形、扭轉;三是保護作用,隔離腳底不與地麵直接接觸;四是功能作用,如助彈跳、製動、防滑、緩衝減震等。
運動鞋底造型取決於運動項目,項目決定楦型。楦型改變,運動鞋底造型必相應改變。楦型決定鞋底造型體現在如下五個方麵:
第一,楦身的造型決定鞋底身型,楦的身型有直型、彎型和標準型三種,鞋底同樣也有三種,形狀一致才能生產出合格的成鞋;第二,楦的頭型決定鞋底的頭型,楦的頭型有尖、圓、方(大、小、斜),鞋底的頭型也必須與之相同;第三,楦型的尺寸決定鞋底的尺寸;第四,楦底蹺度決定鞋底蹺度;第五,楦底凹凸度決定鞋底的凹凸度。總之,楦型決定鞋底造型。楦型造型確定之後,運動鞋底可改變的因素就隻有底部的厚度、顏色、花紋、功能、鞋牆的造型等。
一、運動鞋底造型特點
運動鞋底外形是指由不同方向看上去時,底外部輪廓的形狀或款式。實際上運動鞋的款式是人能夠直接感受到其形狀的。一般運動鞋的底外形與幫麵一起構成運動鞋款式的完整造型。按照人們習慣的視覺,運動鞋底外形首先是從鞋的外懷看上去的形狀,加上從內懷向外看去的形狀;其次還有從鞋前方向鞋後方看的形狀;再有從鞋後方向鞋前方看的形狀。因此運動鞋底的外形是一個多向性的造型。運動鞋大底的設計從造型方麵主要控製的因素為底的形狀,包括厚度、長度、圍牆(含前包底、後包底)、坡度、顏色、花紋等;從材料選擇方麵主要控製功能性,包括耐磨耗性、彎折屈撓性、硬度。
隨著運動時尚的不斷更新和演變,運動鞋大底的外形也有很大的改變,形成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局麵。從運動鞋大底發展過程看,其造型分為傳統造型和現代造型兩種。現代造型主要是懸空與坡底式,多見於注塑、模壓運動鞋大底,且這種大底多帶有牆體設計,而牆體造型變化豐富多彩。
二、鞋底側向的基本造型
運動鞋底側向外形基本反映了鞋底的造型輪廓,而且能夠使感受者產生一定的印象。
(一)平式外底
這種外底造型基本為平直式,鞋頭略有上翹。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需要而進行的設計,如舉重鞋、傳統的羽毛球鞋、滑板鞋,要求鞋底與地麵有較大的麵積接觸,運動員在落地期間要站得穩,不易晃動。為常見平式外底造型。傳統的壓延硫化、模壓、片材運動鞋底主要造型屬於平底式。嚴格講,斜坡式鞋底的大底層,也應當屬於平底的範疇。
(二)斜坡式底型
運動鞋這種底型也是非常經典的造型,鞋底從後跟端向前尖端呈厚度逐漸降低,總體上像一個斜坡狀,故稱其為斜坡式底型。這種造型也是根據人體運動基本上是向前的需要設計的,有一定的力學依據,後跟增高,導致人體重心自然前移,便於啟動和加速,其依據是人體動力學,常用於跑步鞋的底型設計。具有代表性的斜坡式底造型。
(三)腰窩懸空底
由於人腳生理結構的緣故,在腳的縱向有縱弓的存在,運動時縱弓會根據受力情況發生弓的拉伸或回複。縱弓在起步時,腳體受力拉伸,調節骨骼、肌肉與韌帶的力學分布,主要起到調節腳體運動的力學問題;當人腳落地時被拉伸的縱弓開始回複,能量再度聚集在腳的肌肉與筋腱上,以便再次啟動。懸空底正是根據腳體的運動力學原理進行的設計,幫助腳縱弓拉伸與回複。常見的懸空底往往在懸空程度上有較大的差別,為不同的懸空造型設計。
三、底前端造型
運動鞋底前端造型也是構成運動鞋整體造型的一部分。前端在早期的設計中,由於有鞋底長於鞋幫,底本身就能首先與前進方向的物體接觸,避免了腳趾受到碰撞傷害。但是鞋底長於鞋幫帶來的問題是對運動中腳趾直接發力或落地有影響,故設計者根據便於腳趾直接發力或落地,將原來長於鞋幫前端的鞋底直接卷上來,既能夠有利腳趾直接發力或落地,又能夠保留保護腳趾的功能。但是卷上來的鞋底前端設計的寬窄、長短有很大區別,為具有代表性的鞋底前端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