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浪得來的“財寶”
1924年服刑期間的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奧地利東北部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布勞——出生了。他是一個海關小職員的第三個孩子。希特勒前麵的兩個哥哥都夭折了,而他卻偏偏活了下來。因為他的存在,曾使6000多萬人失去了生命,給人類帶來了一次空前的浩劫。這個世界法西斯的頭目是怎樣出名的?他是怎樣卷起人類災難的旋渦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發跡史,或許能從中領悟到某種有意義的啟迪。
希特勒的出生地——布勞,地處奧地利西北邊境,是與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交界處。
他的出生地對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因為希特勒早在青年時期就想:兩個說德語的國家,同屬日耳曼民族,不應有邊界分開,應該統一。他的這種原始想法一直延續到二戰結束。這也正是他為何在掌握了德國政權,成了獨裁者之後,吞並奧地利,使奧地利成了他對外侵略擴張首要目標的原因之一。
1909年希特勒隻身來到維也納,開始了他一生中最悲哀的時期。此前的5年裏,他因父親去世,家庭拮據,一直輟學在家做著當藝術家的夢。此時20歲的希特勒身穿一件匈牙利籍猶太舊衣商送給他的黑大衣,長至足踝。前額頭發斜梳,一頭亂發。頭戴一頂油膩發光的黑呢帽,四季不換。兩頰和下頜胡須叢生,身後背著一個破舊的畫架,他從一個街頭流落到另一個街頭,繪製一些拙劣的維也納畫片。畫著聖斯蒂芬大教堂、歌劇院、伯格劇場、舒恩布倫王宮等等景物,賣給小販裝飾牆頭、賣給商人嵌在陳列出售的畫框裏。或者被家具商買來釘在廉價的沙發和椅子靠背上。白天以賣畫得來的錢在小酒店或候車室裏買些廉價食品充饑,夜晚或在公園的長椅上或隨便在哪家的門洞裏過夜。甚至在緊迫之時以典當衣物度日,直至身無旁物,最後便加入到以依賴施粥為生的流浪者的隊伍裏去接受一份施舍。
1909~1913年這一時期的希特勒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家庭,沒有工作,沒有住處。
盡管如此,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成了一個注視、關切社會和世界的人。
他的一個朋友敘述道:“希特勒常常起來反對一些事情,他顯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我從未見過他輕鬆愉快地幹什麼事情。”希特勒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蒼白的、病弱的、瘦高個青年,他非常膽小,常常沉默不語。但誰要是與其意相悖,誰要是反對了他,他會立刻爆發一陣,歇斯底裏地狂怒起來,向所有反對他的人傾瀉。
當時的希特勒在維也納還沒有正式參加政治活動,但他卻在單身漢寓所裏進行了政治鬥爭和蠱惑性煽動的預演。正是在這個遠離政治舞台的小圈子裏,希特勒形成了他的人生哲學和政治信仰。他的雄心、活力和懶惰同他的古怪性格混雜在一起,使他在一小撮失意者中嶄露頭角。短短的幾年當中,希特勒具備了有可能使他成為職業政客的各種基本素質。
在此期間,他衣衫襤褸,他缺吃少喝,但他卻異常注意國內外的政治動向,特別是重視奧地利三大政黨的活動。
另外,圓滑、扯謊、曲解、欺騙和奉承的能力也是他在流浪期間練就的特殊本領。他可以公開地偽裝,理直氣壯地扯謊,坦率地殘忍和不擇手段。他不信任任何人,也不委身於任何人,因為他不承認在人與人之間有任何的友誼和忠誠。這些品性運用於他後來的政治鬥爭和對外的戰爭中,使他變得特別的陰險、奸詐和滅絕人性。他根據人類的普遍弱點,得出荒謬的結論,使許多同樣老奸巨猾的對手都猝不及防,紛紛敗下陣來。
2.一戰前後的希特勒
1913年春,希特勒年滿24周歲了,按照奧地利政府的規定,他早在20歲的時候就應該去服兵役,可他卻逃避了四年。眼下情況不同了,歐洲大陸陰雲密布,隨時都有爆發戰爭的危險,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須到兵役局去報到。希特勒一看情況不妙,就趕緊買了火車票,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維也納,跑到德國去了。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親王在薩拉熱窩被一位塞爾維亞的愛國分子刺殺了。
一個月以後,歐洲幾個大國相繼宣戰,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爆發了。交戰的雙方,一方是以德國、奧匈帝國為主的“同盟國”,另一方是以英國、法國、俄國和美國為主的“協約國”。戰爭一打就是好幾年。唯恐天下不亂的希特勒就盼著這一天呢!戰爭爆發以後,他馬上上書巴伐利亞國王,懇請國王恩準他加入巴伐利亞軍隊。他的請求得到國王批準,國王批準他以誌願者的身份參加巴伐利亞步兵團。“平生最偉大而最難忘的時期,就這樣開始了!”戰爭不僅使希特勒擺脫了貧困,而且在希特勒看來,戰爭給他提供了一個參與改變世界的良機。“在熱情衝動之下,我跪下來,衷心感謝上蒼,賜給我這個能夠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幸福機會。”
從此,希特勒投筆從戎,結束了他的賣畫生涯。假如曆史不跟他開當兵這個玩笑,他會一輩子以賣畫為生嗎?也許不會,因為他從來不具備真正的藝術天賦。然而,當兵畢竟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他後來曾經慶幸自己走了這條道路——最合乎他本性的道路。希特勒因作戰勇敢很快被提升為下士,旋即調往團部當傳令兵。12月初,他被上司獎勵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希特勒喜形於色,寫信給慕尼黑裁縫師傅波普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可是,我那些也該獲鐵十字勳章的戰友們幾乎都陣亡了。”
1918年8月,希特勒又得到了一枚一級鐵十字獎章。這是不同尋常的。因為,一級鐵十字勳章很少授予普通士兵。李斯特團日誌中有希特勒得獎的記載,但沒有說明得獎章的原因。一種說法是他隻身俘獲了15名英軍,因此得獎。另一種說法說他得獎是因為隻身俘獲了12名法軍。不論什麼原因,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就是希特勒確實獲得了一枚一級鐵十字獎章。他以此作為最高的榮耀和他作戰勇敢的證明,始終驕傲地掛在他胸前,直到他死去。
1919年春天,希特勒回到了慕尼黑,被第二步兵團雇用,任務是偵察和調查各政黨和組織,特別是工人政黨和組織的活動及其性質。這項工作希特勒幹得很賣力,頗受上司賞識。不久,他又被派到當地軍區司令部的新聞和宣傳處工作。為了擴大陸軍的保守思想的影響,司令 部舉辦了“政治訓練班”,目的是為了培養一批同和平主義、民主主義作鬥爭的“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