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加緊擴大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北平(現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繼陷落,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如累卵。迫於形勢,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公開宣言,決定遷駐重慶。此後,國民政府及中央黨部、軍事委員會陸續遷往重慶。重慶成了抗戰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中心,同時也成了侵華日軍的重要軍事目標。為了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日意誌,迫使國民政府投降,以實現滅亡中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狂妄野心,從1938年2月18日始至1943年8月23日止,侵華日軍出動軍用飛機9000餘架次,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之久的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僅據國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記載,在大轟炸中,重慶市民被炸死炸傷近3萬人,毀損房屋3萬餘棟,其他財產損毀不計其數。重慶人民遭受了一次空前深重的災難。日本軍國主義欠下了中國人民又一筆血債!
重慶人民沒有忘記這段血與火的曆史,沒有忘記這一段中華民族的恥辱史。在重慶大轟炸60周年祭的1998年,重慶人民以各種方式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在大轟炸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謳歌重慶人民在反轟炸中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表明重慶人民反對侵略戰爭、呼籲世界和平的態度,表達重慶人民為振興重慶、振興中華而奮發圖強的決心。春節剛過,重慶的市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就以提案的形式,發出了挖掘重慶大轟炸曆史資源,為重慶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呼籲,得到社會各界強烈反響。3月,重慶市教委和《華西都市報》等8家報紙、以及重慶電視台聯合發起了“重回烽火歲月,山城少年在行動”的大型尋訪活動。重慶市7個區(縣)的青少年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放棄節假日休息,走街串巷,深入城鎮農村,尋訪了大量的重慶大轟炸幸存者、見證人。新聞媒體做了長達數月的追蹤報告。西南師範大學“重慶大轟炸學生尋訪小組”在北碚區等10餘個區縣采訪了30多名幸存者和見證人,留下了近10萬字的采訪筆記和可以播放近10個小時的采訪錄音,拍攝了百餘張有價值的照片,繪製了日機轟炸重慶的路線圖。重慶地區的10餘家報紙及《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日報》等全國性大報多次報道了他們的尋訪活動。中央電視台曾先後兩次錄製、播放了他們活動的錄像。成都華夏疾病防治所李佐鑫先生捐贈人民幣1萬元,支持尋訪小組把尋訪活動深入下去。
重慶的祭奠活動也在全國引起反響。有許多當年親身經曆過重慶大轟炸的老人寫信、打電話,對祭奠活動表示關注。有的講述在大轟炸中的經曆,有的主動提供罹難者、幸存者的線索,有的對如何深入開展活動提出建議。我們還收到了福建省廈門市81歲老人曾婉清寫的《大隧道慘案親曆記》;西安市叢祖蔭老人1995年發表於《三秦都市報》上的紀實文學《消失的街》;重慶市高達瑞老人於1995年寫給日本《朝日新聞》長達5000多字的控訴書,控告日軍轟炸重慶時炸死炸傷他家9口人的罪行,以及他於1996年、1997年、1998年寫給日本駐華大使館的抗議書及索賠書;重慶市潘士豪老人珍藏了幾十年的其父寫下的控訴大轟炸迫使他離鄉背井的詩作……1998年5月,重慶大轟炸祭奠活動高潮迭起。3日晚,重慶電視台播放了自己製作的專題片《重慶大轟炸紀實》。3日、4日兩天,重慶各報刊刊登了有關“五三”、“五四”慘案的曆史資料、尋訪報道。14日,重慶《新聞圖片報》以4個整版的版麵刊出了重慶大轟炸60周年祭特刊。21日,《重慶晨報》以1個整版刊登了題為《一段不能忘記的民族恥辱史——重慶大轟炸》的特別報道。25日,《西南師大報》以1個整版刊登了《記住這段民族屈辱史——西南師範大學學生重慶大轟炸尋訪紀實》。30日,《西南工商報》以1個整版刊登了《還記得重慶大轟炸嗎?》的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