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一十五節 沒錯我今天又在灌水(1 / 2)

良弼現在很想槍斃一些人,不是同盟會的叛亂份子,也不是王振或者他的同夥,毫無疑問,他有很多賬要跟他們算,但是現在,他們不得不暫時退到一邊,把位置讓給一小撮負責前門箭樓的重建工程的愚蠢官僚,也許還能牽連某位輔政大臣。

這些家夥把一件本該很簡單的工作徹底搞砸了——他們把箭樓變成了他的障礙。

良弼沒有預料到這個麻煩。

當然,他知道箭樓的重建一直進行得很緩慢,如果朝廷有嚴格的時間表,或者任命了合格的監督人員,肯定會有人丟掉帽子甚至腦袋。他原本以為這是因為缺乏資金,而且包括皇帝和他自己在內,多數人對重建一座象征性大於實際意義的老式防禦建築缺乏興趣,然而現在卻發現還有別的原因:有人修改了箭樓的內部結構,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固,而且在每一層用很厚的牆壁分出許多隔間,顯然是為了避免被一顆炮彈摧毀大部分甚至全部戰鬥能力。

至少理論上是這樣。

不管這是誰的主意,箭樓正在被改造成更為“現代化”的堡壘,一座建立在城門上的、四層高的巨型碉堡;然而良弼從未在任何報告見到它,也從未聽到任何人提起。

如果他知道,他肯定會強烈反對,利用輔政大臣的權力阻止這個主意付諸實施,因為它愚蠢透頂——箭樓的曆史過於古老以至於任何加固手段都不可能真正提高它的防禦能力,差別僅僅是需要多少炮彈才能摧毀它,對於有能力進攻北京的軍隊來說這不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且這樣的軍隊總會得到威力更大的武器——北京的德國武官就曾在私下提起克虜伯公司的15厘米口徑的新式榴彈炮,目的不言自明。

而且一個幾十米高的目標,任何接受了正常訓練的炮手都不可能打偏。

也就是說,隻要進攻北京的軍隊決定摧毀它,它就一定會被摧毀,就像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那樣。

正在進行的工程毫無意義。

不過,這還不足以讓箭樓變成他的障礙,甚至改造工程的緩慢的進度也不是真正的麻煩,然而負責的官僚不但愚蠢到將改造計劃付諸實施,而且任由施工人員隨意堆積建築材料、把整個工地弄得一團糟,還沒有采取任何措施解決它。

他們隻是做了一點表麵文章,讓人把還沒有進行改造的部分區域打掃幹淨,封閉了正在進行改造的區域,而且用了布簾子遮擋,這樣張紹曾建立臨時指揮部的時候就沒有人會注意這地方的實際情況和安全隱患,但是,如果有人試圖從另一邊離開,他就會遇到許多預料之外的障礙。

良弼就遇到了,還有張紹曾的軍事顧問和參謀。

離開指揮部已經超過十分鍾,然而他們仍被困在一個與想要幹掉自己的人隻隔了幾堵牆或者幾層地板的地方,聽著那些因為受到遮蔽所以顯得還很遙遠的槍聲和爆炸,提醒吊膽的等著衛隊的士兵把擋住出口的障礙清理幹淨。

雖然有一個加強班的衛兵提供貼身保護,但是,想到炸彈的可怕威力,以及叛亂分子攜帶的炸彈的數量,良弼還是害怕得要死,滿心希望下一秒就能回到他的指揮部。

隻不過這個微不足道的願望注定無法實現,他隻能將精力集中到把箭樓弄得一團亂的愚蠢官僚頭上——這樣他就不會繼續關注還在進行的激烈戰鬥,並因此深陷恐懼而不能自拔——盤算著應該為他們準備一次集體槍決,還是親自動手把他們一個接著一個斃掉。

也許應該學習英國人,用野戰炮而不是步槍行刑。

就在良弼開始胡思亂想的時候,終於,親自指揮士兵清理障礙的警衛排指揮官回到他的身邊。

這名軍官帶來了兩個消息,一個好的,以及一個壞的:“將軍,出口已經清理幹淨,不過亂黨已經封鎖了出口。”

“你說什麼?亂黨!”良弼像觸電一樣跳了起來:他以為自己的行蹤已被察覺。不過很快,他意識到封鎖出口的叛亂分子可能是一個預防性的保險措施。

如果他們的數量不是很多……

“外麵有多少人?”

“四個,或者五個。”軍官把他知道的情況全部說了出來,“但是他們有卡賓槍和衝鋒槍,可能還有炸彈,我的人要付出很大代價才能突破……”

良弼用嚴厲的眼神迫使他把最後的那個詞吞了回去。“我來擔心傷亡,你隻需要執行命令。”

他低下頭,盯著自己的腳尖,等著良弼做出決定。

“不過你說得很對,代價會很大。”良弼接著說,部分是讚同,但更多是為了讓士兵覺得他還很在乎他們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