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神秘的遠古曆史(2)(1 / 3)

不少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洞穴繪畫也許曾是宗教儀式的一部分,用符咒震懾野獸以便捕捉;早期人們也許還相信通過繪畫這一媒介,在狩獵時,勇猛和力量會傳遞給他們。

不過,這些繪畫也可能是用來教授年輕的狩獵者們如何捕殺的:許多畫表現了長矛刺入一隻動物最脆弱部位的情景。

這些壯觀的圖畫最遲的大約在公元前10000年繪成。當最後的冰原大片消失時,氣溫轉暖了,因而馬格德林期的人離開了他們的洞穴,在空曠之處生活。在隨後的4000年中,他們的後代逐漸適應了大大變化了的環境。漸漸地,他們學會了種植,然而糟糕的是,他們失去了美術上的技能。

4.雲層裏的城市:蒂亞瓦納科

在西班牙征服者蹂躪南美洲西部之前的很久——事實上,甚至在印加帝國崛起之前——蒂亞瓦納科(玻利維亞)這座神秘的城市就已成為廢墟了。它的居民早已銷聲匿跡,惟有那些坍塌的遺址表明那些建築者的技藝。他們修建的石頭城高聳雲層。

蒂亞瓦納科在的的喀喀湖南麵,此湖高出海平麵大約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它位於玻利維亞到秘魯的邊界之間。這個湖泊的繁盛期大約是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1世紀,居住者沒有留下文字紀錄。對於他們,我們所知的幾乎全是400年前由西班牙人記錄下來的印第安傳說。

蒂亞瓦納科人不曾有過馱獸,沒有車子,甚至沒有任何滾動的東西,他們僅有一些石製的工具。然而,他們卻從一座相距最近的采石場——位於湖對麵40千米開外,經崎嶇不平的道路將一些巨大的圓石運到城裏。這些石塊被精確地磨成0.05厘米大小,並建成了一些巨大的、令人難以思議的建築物。

有許多巨大建築物的廢墟仍兀立在那裏。最大的是在阿卡伯納,這是一座天然的土崗,其證麵修建起了磚石建築,麵積有65平方米,高達15米。鄰近的卡拉薩沙耶麵積為40平方米,其中有堵牆是一塊重150噸的石塊。其餘的建築麵積都比較小。

卡拉薩沙耶入口處的上方有一塊雕刻,它提供了原始的蒂亞瓦納科文明的一條線索。上麵刻著一位麵頰上掛著淚的創造神。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說,這位創造神是位男性。他和追隨者們都是白皮膚、藍眼晴的人,他們大約是於公元500年到達蒂亞瓦納科的。他們向印第安人傳授建築業、農業以及建造石像等技藝。

傳說大約在500年後,從海岸上來的印第安人侵入了蒂亞瓦納科。大多數白人都遭到了屠殺,但他們的領袖和另一些人選到了海邊,並駕船穿過了太平洋。

另一條線索是卡拉薩沙耶附近的一尊男性雕像,有常人的兩倍大。在這位當今應被稱為主教的人的手中,握著一件看上去像是書的東西,而在西班牙征服者們於16世紀初到達南美洲時,那裏尚不知書籍為何物。

根據這些線索和傳說以及考古學方麵的證據,科學家們描繪出了蒂亞瓦納科曆史的大致輪廓。這是由兩部分外來者構成的。當第一批人大約於公元500年到達時,這裏已存在著一種原始文化。這些新來的人大概是一種先進文明的和平使者,他們教授當地人一些新的技藝。在200年中,蒂亞瓦納科的影響擴展到了廣大的區域,從厄瓜多爾到阿根廷西部,也影響了秘魯的海濱地區。

大約在公元1000年,第二次入侵的波浪則毀滅了這座城市,這個帝國在廢墟中湮沒了200年,直到印加人在橫跨大陸的征服行動中才重新修建了它。

元人知曉那些使蒂亞瓦納科躍進到文明高度的白皮膚外來者的身份,或者他們是於何時消失的。對此,有許多種看法。

在公元前很久,腓尼基人便駕船駛向了大西洋,於公元前500年移居到了加那利群島。他們可能到達過巴西,而其後裔穿越了大陸前往安第斯山脈。公元前380年,古希臘的曆史學家西奧龐普斯描述了在直布羅陀以西的一個巨大的島嶼,可能是一位腓尼基船長告訴他南美洲的。

根據愛爾蘭民間傳說,聖布倫丹於公元6世紀穿越了大西洋。沒人能確定這位聖徒是否訪問過南美,然而愛爾蘭的修道士們都是些勇敢的航海者。他們乘著用獸皮和柳條製成的小船,至少航行到了冰島和格陵蘭。那位手裏拿著本《每日祈禱書》的虔誠的主教,以及那位悲傷的創造神,難道隻是印第安人想象出來的嗎?

不過,從亞洲登上南美的西海岸要比從歐洲便利得多。中國的編年史上記載著公元500年由一些佛教徒進行的一次航海。他們穿過太平洋到達了遙遠的另一片陸地。有些跡象表明,大約在1100年,有艘日本漁船登上了厄瓜多爾的海岸,可能是風暴將它吹離了航線。中國人比那些日本人領先了600年,並且是有意識地計劃好了這次航行。那位主教也許曾經是一位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