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石堂圖像釋讀(2)(1 / 3)

上部大圖案中騎馬者為一中年男子,長相頗似第五幅浮雕中的主人公,集波斯式的王冠、頭光和飄帶於一身。他深目高鼻,多須髯,眉須皆為黑色,修剪得極其講究。胡須呈大三角形拖至胸前,黑色長發梳成波形狀,拖在肩後。身穿紅色圓領長袍半臂衫,腰束紅色革帶,下著白色長褲和軟靴。他氣宇軒昂,安然坐於馬背上,右手端一碗舉於麵前,正在準備喝水。

在馬的前麵,還站著一個年輕的粟特隨從,雙手捧著一個盛滿果實的盤子,高舉著獻給主人。馬後還有一個年青隨從,在他平伸在胸前的左手手心內,也放著一個相同的果實。

在下麵的小圖案內,雕繪著兩株小野花和一隻白色帶黑斑的山羊。山羊脖中係一帶,下頜有一簇山羊胡子,兩蹄輕抬,看著前方的小花,緩步向小花踱去。

行旅休憩圖

畫麵是一幅體現高潔與休閑的浮雕。上半部分的大圖案表現的是主仆三人休息的場麵。在一棵茂盛的樹下,男主人在右,二仆在左。主人戴王冠,有頭光,身形高大,神態安詳,身穿窄袖長袍,上罩紅色條紋半臂衫,下著白色緊身褲和長筒軟靴。肩披一條紅白相間、尖端似為葡萄葉形的長帔{16},他麵朝左方坐在一個紅色束帛座上{17},左腿平架在右腿之上,右手握一白色高腳大口杯。

在他腿前,一個黑色短發、深目高鼻的仆人,身穿白色長袍,腰係一帶,正單腿跪地,雙手捧一裝滿果實的果盤,獻給主人。

在他側麵,還站著一個懷抱琵琶的仆人,兩手於胸前抱一琵琶,頭下尾上,左手握著琵琶頸部,手指按弦,右手握一紅色條形撥頭在弦上撥弄{18}。

下部小圖案內容簡單,中部突出雕繪了一隻奔躍的雄性大白鹿,枝叉繁多而美麗,躍姿優雅而瀟灑,更增添了幾分大自然的寧靜與意趣。

出行圖

這幅浮雕有一種脫塵絕俗的視覺感。上部分圖案中,主要表現一個身份高貴的主人帶兩個侍者在旅途中的情形。這位騎馬的主人,表現出了明顯與眾不同的神情和穿著。他頭上戴著滿是飾物的王冠,王冠前頂上為一圓環形飾物,上有一個彎月形飾物,在彎月中,托著一輪太陽,這種象征著日月交輝相映的裝飾物,很可能是此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19}。

大圖案下還有個長方形小圖案,中部為牛獅搏鬥圖,一頭紅色的獅子,敏捷凶猛,前爪舉起,撲咬牛背。在獅子的身體下,是一頭健牛,長著一對又長又尖的大牛角,牛眼滾圓,低頭弓背,忍著疼痛,撞向獅子。在圖案右邊,是忍冬藤蔓。

(二)第二部分圖像

第二部分圖像均為墨線勾邊,內填白黑二色。為描述方便,也將此7塊畫麵從1—7進行編號,依編號來描述。

圖像內容解釋如下:

男跪侍者圖

圖中描繪的是一粟特中年男子,跪坐於小氈毯上,上身是白色圓領窄袖長袍,外罩白色半臂衫,腰係黑色革帶,下身穿肥大的白色褲子,腳穿黑色短靴。從他的坐姿和手托之物來看,像是一個跟隨主人多年的仆人,端盤舉於胸前,向主人跪獻食物。

男立侍者圖

圖繪一粟特青年男子,側身站立,黑色短發,身穿白色圓領窄袖長袍。腰係革帶,帶左側懸掛一圓形小囊,下身穿白色緊腿褲,腳穿黑色短靴。雙手捧著一個大高足杯,好像正要去給主人送酒。

女立侍者圖

圖中部繪一粟特青年女子,側身站立,婀娜纖細的身材,束腰曳地的長裙,女子微彎的上身,都表現出這位女侍者的恭謹。

胡騰舞圖

圖繪一個正在跳胡騰舞的舞者,由於頭部色彩輪廓剝落,隻留有少半部頭光。從身形來看,此人赤裸著上身,袒胸露肚,佩戴著項圈,右腿單腿下蹲,左腿向右腿部彎曲平抬,高舉雙臂,正在跳胡騰舞。整個畫麵活潑而富有動感。

男立侍者圖

圖中部繪一身穿長袍、側身站立的男仆,頭部幾乎不見,著黑色圓領窄袖長袍,腳穿黑色短靴。這個男仆身體健壯,雙手似在胸前捧著一物。

男跪侍者圖

圖中部繪一男仆人朝右跪坐於白色的方形小氈毯上。身穿白色圓領窄袖長袍,外罩白色半臂衫,雙膝跪地,兩手端盤舉於胸前,盤內盛有食物。

侍女側身站立,頭部色彩和輪廓不太清晰。身穿一件有許多豎褶的曳地長喇叭裙,左手執一物,右手似在懷中抱一物。

(三)第三部分圖像

第三部分反映了遊牧民族的多種生活情景,共29幅圖像。

宴飲圖

龕內雕繪的二人都是粟特男子,一人抱酒壇,一人捧食盒,準備痛飲。

奏樂圖

畫麵是正在演奏的兩個粟特男子,一個正在彈奏曲項四弦琵琶,一個正在吹奏橫笛,兩人正在合奏,似乎已經到達如醉如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