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吉自從賀蘭山大勝之後,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原本應該加在趙光美身上的功勞,分給了他,一下子做到了武官的巔峰。
但高峰過後必然是低穀,尤其是趙玨被封襄陽以後,太宗很希望龐吉能給出一個態度,畢竟龐吉的一切都是太宗賜予的,要想收回,也隻是一個罪名就可以做到。不過迫於賀後與趙德芳的存在,趙光義希望龐吉能自己給個說法。
龐吉雖然是個武將,但腦子卻很靈光。趙光美自殺、賀後罵殿、趙玨襄陽封王,這一係列的行為,他很清楚其中原因。因此當太宗需要他表態的時候,龐吉果斷選擇交出兵權!
太宗對龐吉的態度也很滿意,加封龐吉為太師,兩個兒子一個幹兒子,也都是閑職。要知道太師這個官職屁權力也沒有,就是個虛銜,好在龐吉後來當過幾次科舉的主考,手下倒有幾個門生,混得不錯,尤其到了仁宗即位時,如兵部侍郎孫珍、戶部尚書李天祥等都是他的門生,職位都很有些油水。畢竟當年龐吉也幫他們說過些好話,有用沒用的,要的是個態度。這幾位也都老師長、門生短的,給足了龐吉麵子。
在外人看來,龐吉過得很是滋潤,但龐吉知道,光是這樣還是不夠的,貪贓!專橫!弄權!隻有把自己表現的貪婪,才能讓皇帝降低對自己的敵視。要知道皇上怕的不是你有多貪,而是怕功高蓋主!看看楊家就知道了,多少英雄為國捐軀,可總是遭受一些不白之冤,原因就是在皇帝看來,楊家不打壓,就是個威脅!
龐吉是個聰明人,所以過的很好,可偏偏趙玨盯上了他。就在龐飛燕降生的時候,龐吉接到了趙玨派人送來的信。信的意思很簡單:當年我父王與您共患難、同生死,前不久我趙玨喜得一子,隨後聽聞您老來得女,竟然和我兒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覺得這是天意,希望能與您結成兒女親家。您是當朝太師,我是襄陽郡王,也算門當戶對,希望您能答應。
這封書信可讓龐吉十分的擔心,雖然他還不知道襄陽王打算謀反,但當年的事他可是清楚的很,如果自己結了這門親,隻怕皇上那裏不好交代。但要是直接拒絕,又恐怕得罪了趙玨,襄陽王雖是藩王,但論勢力也不是他一個空頭太師能得罪的。
思來想去,最後龐吉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送女入宮!隻有把女兒嫁給皇上,才能讓襄陽王無話可說。把自己的意思寫成一封回信,交給襄陽王的使者之後,龐吉便派人打聽襄陽王的情況。
當他得知趙玨在襄陽開設招賢館之後,知道自己這回是禍從天降了。私開招賢館,分明是謀反之意,一邊是皇上一邊是反王,龐吉真的慌了。好在趙玨在婚事被拒之後,並沒有再找過龐吉,於是龐吉便從小培養龐飛燕做一個大家閨秀,好將她送入皇宮,免得給襄陽王留下把柄。
其實龐吉隻是跟龐飛燕和龐龍龐虎說要將女兒嫁入皇宮,此事卻從來沒有和真宗皇帝說過。和皇上結親,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要是皇上主動提親還好,你主動獻女,人家可未必就要。
但直到昨天,龐吉再次接到了襄陽王的信,這次的信才是讓龐吉決定送女兒入宮的關鍵。因為信上趙玨問他,去年太師您的女兒年已及笄,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沒有送女入宮,如果沒機會入宮的話,不妨考慮下與我聯姻,世子妃這個位置,我可是整整給你留了十六年!
龐吉明白,女兒隻是襄陽王與自己之間的一條紐帶,趙玨真正的目的,是要自己給襄陽王賣命!大宋五王八侯,後人無數,這些朝廷裏的世家大將不是襄陽王手下的草莽匹夫可以應付的。自己可稱的起是百戰宿將,所以襄陽王才如此重視。隻怕這回再不答應,說不定就會有滅門之禍!
可要是答應了,一旦此事風聲走漏,被皇上知道,恐怕除了逃到襄陽再無出路。這襄陽王謀劃多年,尚且隱忍不發,到底有多大勢力,他還不清楚,貿然將自己全家綁在這輛去向不明的戰車上,實屬不智。
麵對襄陽王的來使,龐吉左右為難,偏偏襄陽王為了給龐吉施壓,派來的使者明顯是個武林高手,舉手投足間都帶給龐吉一種無形的壓力。經過一番天人交戰,龐吉還是決定,先把女兒送入皇宮試試,仁宗皇帝登基已有數載,卻沒納過幾個妃子,自己雖然說是貿然求親,但憑借著三朝元老、當朝太師這八個大字,應該還是有點機會的,如果不行,那也就隻能將身家性命賭在襄陽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