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201224 15:54確實低估了陳阿婆的記憶。其實主要還是我提問的方式有點問題,有時還過於急躁,目的性太強。這次跟程老師去學到了很多,尤其是談心式的提問,或者和老人家有個互動,有時甚至可以捧捧她,等等,諸如此類的技巧,對老人家講出內容大有幫助。(顧)
201224 15:59另外程老師采訪前做功課的認真程度使我自愧不如,治學嚴謹,言傳身教,這是古籍所老師給畢業後的我上的又一課。(顧)
201225 11:15在采訪江阿婆的時候,阿婆反反複複地說: “解放後每一次運動都轟轟烈烈,但我從沒有受苦,我也從來沒有欺壓過別人,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那個時候雖然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但是大家互幫互助,就像一家人。”突然覺得有點時過境遷的無奈與遺憾。(李)
201227 20:58采訪過兩次裔阿婆,覺得阿婆從養成工到工會副主席,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阿婆所講抗日戰爭的親身經曆,讓我覺得和平真的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從裔阿婆的人生經曆也可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巨變。(立)
201227 20:59最後裔阿婆對我們這一輩提出了殷切希望,這讓我看到老一輩所經曆的艱苦磨難和我們身上所擔負的責任。(立)
2012221 20:36久沒上微博了,所以剛看到各位的發言。其實,一直在埋頭整理將近完稿的楊阿婆和向老師的文稿。上星期和小陸子采訪了蔣老師,在婦聯談了三小時,大有收獲。在周末又對潘老師作了補充采訪,這兩天正在整理。開學前總算有了相當的進展。(程)
201234 12:09奶奶的第二次采訪結束。不知不覺談了很久,直到錄音筆意外沒電才暫且告一段落。才剛剛聊到“文革”時期。奶奶一直在說自己的經曆很普通,沒什麼好采訪的。但在我看來,置身於當時的曆史環境,再平淡的人生經曆也簡直像電視劇裏的情節一般跌宕起伏。短短兩小時,有太多的東西要慢慢消化。(趙)
2012314 11:44委托菁菁開始整理周記,這關係到結項,因而請各位多發發帖吧。上星期請X看初稿,有些訂正,二稿弄好還得再去一次。小雪、小立也分頭請向奶奶和楊奶奶看稿,因為前者眼睛不好,後者識字有限,還得念給她們聽,挺辛苦的。知識分子更注意隱私與文字,有些修改要求刪去很珍貴的細節,真可惜!(程)
2012316 13:09各位還在采訪及整理稿子的同學,請加快速度,因為有兩個出版資助可申請,都是在4月中截止,申請時必須提交全部書稿。同時,請注意收集圖片,也可以是網上找的,當然要和口述內容相關。在定稿時發現大部分稿子都沒有附圖,而且希望稿子寫得通順些,錯字少一些,否則我改得太吃力了。(程)
2012316 13:15還是請大家多寫寫微博吧。不要盡寫些冠冕堂皇的話,整理時的一點感觸,采訪時的一點經曆,皆可成文,隻有真實的才有力量。我真的希望將大家寫的微博都收進書後。(程)
2012317 16:39X的一篇準備定稿,為加照片與簽委托書,與口述者聯係,但對方說不同意發表了,理由是她的特殊身份。這就是革命幹部,忌諱多多。這個案例全是我親自跑親自做的,光是修改與記錄就辛苦了一個寒假。一朝廢之,當時幾乎說不出話來。為何不早說?在曆史麵前,無論工人還是幹部,其實都是一樣的。(程)
評論: 2012317 22:58口述史的難處,但也是必須走的程序。(微博網友梁Create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