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男人這本書,品評女人這枝花
男人來自金星,一眼偵破金星人的秘密
1.男性經常在心裏盼望女性來接近自己
男人在男女關係上是膽怯的。男人對女性的慎重,絕不是人格正派或厭惡女性,等等。在女性認為“那個男人好極了”時,那個男人也認為“那個女人很有魅力”。男性對女性是十分關心的,隻是在表麵上要做出不關心的、被動的樣子。所以,男性經常在心裏盼望女性來接近自己。盡管自己不去積極地試探女性的心情,不去主動地接近女性,但如果女性來接近自己,則一定是相當愉快地接受的。女性接近男性,是極少會受到冷遇的。
有些女性認為,主動接近男性的女性是“下流”的,並認為男性對這種女性的評價很低。其實,並沒有這樣的事。在想和某個女性約會又說不出口的時候,一旦聽到女性問:“一起回家嗎?”男性是很高興順水推舟的,絕不會認為女性冒失,也不會認為傷害了男人的自尊心。男人討厭的是多嘴多舌的女性,對誰都討好的女性。
2.男人不喜歡這些行為
“什麼樣的行為最惹男人煩?”下麵是問卷答案所顯示出來的幾種最惹男人煩的行為:
(1)常常向男人訴苦。例如,個人的健康問題、經濟問題、工作情況,等等,可是對男人的問題卻從來都不感興趣,不給予關注。事實上,在交談中,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談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男人也有一本難念的經,他不會把聽你的訴苦當成樂趣。
(2)常常嘮叨,隻說一些瑣事,或者經常重複一些膚淺的笑話以及一無是處的見解。墨子曾經教誨弟子不能說話太多,不然的話,就如同池塘裏的青蛙一樣,成天瞎叫,卻從來不為別人注意。
(3)態度非常嚴肅,沒有情趣,不解溫柔,一副很正經的模樣。有些女人認為:“寧願叫你的嘴閉著而被人認為是一個傻瓜,也不能開口叫別人看出你的底細來。”這簡直太自欺欺人了,事實上,真誠盡管可能露出你的底細,可還是比掩飾、偽裝要高明許多。
(4)反應過激,語言粗俗,一嘴的俚語粗言。過分以自我為中心,不停地向男人訴說自己的生活瑣事,從來都不理會男人的感受與反應。
(5)過度迎合男人,以贏得男人對自己的好感。
3.男人喜歡向異性吐露心聲
當人們心中有了煩惱時,常常希望能夠傾訴出來,好友的勸告與撫慰,有助於使煩惱煙消雲散。此時,傾訴也許並非期望尋求什麼辦法,解決什麼問題,而主要是為了滿足情感表達的需求,滿足心靈慰藉的需求。所以,此時傾訴者往往不是尋求一個好參謀,而是想找一個好聽眾。
那麼,這時同性與異性相比誰是更好的聽眾呢?當然是異性。
第一,兩性有“異性相吸”作用。為什麼要男女相伴走過一生?這除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外,也是個體發展的需要,其中很大程度是心理發展的需要。異性朋友之間的交往當然不同於夫妻或情人之間,但由於對方是異性,當事人便比較容易緩解內心因苦惱造成的緊張和焦慮。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異性朋友的功能之一。
第二,兩性性格有“互補”作用。心理學發現,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個“互補性”原則,男女雙方的個性存在相反的差異時,往往相互吸引。一般來說,男人的剛毅和女人的溫柔正好可以互補,給苦惱中的異性朋友以慰藉。
第三,兩性交往有“異類群體”作用。人們常常願意在自己同類群體之外的交往對象那裏打開自己的心扉。比如,人們往往對外單位的人、外地人甚至陌生人更容易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情感交往的特點所致,異類群體中的人相對來說安全係數比較高一些。兩性各自分屬不同的性別群體,因而也就比向同性袒露心跡更為安全些。
按說夫妻也是異性,也可以滿足上述條件,可為什麼人們有煩惱時仍願意向配偶之外的異性朋友傾訴呢?
第一,異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雖說人們常用“心心相印”來形容夫妻關係,可是,現實的婚姻中由於家庭、教育、職業、閱曆等諸多原因,常會導致夫妻在興趣愛好、個性特征、文化素養、價值觀念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而朋友則不同,異性朋友之間的相似性使他們在各方麵更容易相互溝通。
第二,異性朋友與配偶相比有較大的新異性。求新求異是人的天性。夫妻長時間共同生活,容易磨滅彼此之間的新鮮感,削弱了新異性。而朋友之間,無論交往多密切,相互之間也有一種“外人”的意識,這使朋友之間能保持心靈感應的敏銳度和彼此的熱情,也會對異性訴說的苦惱給予更多的關注。
第三,異性朋友可以滿足兩性感情的彌散性需求。婚姻要求夫妻感情的專一性,可兩性感情有其彌散性的一麵。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人的活動必須受社會規範的製約。婚外情通常是社會輿論所不容的,而異性朋友之間的感情體驗,既沒有違反社會道德,又可以滿足人們對兩性感情彌散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