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隆美爾藏寶地之謎(1 / 1)

茫茫無際的撒哈拉沙漠,掩埋著二戰英雄的傳奇故事,掩埋著納粹黨羽的無盡禍心。老謀深算的隆美爾將他的才智用在戰場上,使法西斯的魔掌牢牢攫住了北非大陸;將他的才智用在藏寶中,卻又使非洲人的財富成了一樁曆史謎案。

隆美爾的寶藏

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的著名統帥,二戰初期,他在北非戰場上聲東擊西,出奇製勝,所向披靡,取得了一係列驚人的戰績,因此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稱號。1943年5月德軍投降,隆美爾則孤身逃回德國。

在德軍控製北非期間,他們從阿拉伯人手中掠奪了大量的珍寶財物,包括金磚、金條、金幣以及鑽石、珠寶等,總價值在3億美元左右。德軍撤退時,希特勒特別下令要隆美爾將財寶運至可靠地點,或者將其毀棄,於是隆美爾在非洲上演了最後一次聲東擊西的戰術。1943年3月8日淩晨,一支秘密車隊悄然出動,向沙漠中的小鎮杜茲駛去,據說車隊運送的正是隆美爾的36櫃金銀珠寶。與此同時,作為掩護的一支高速摩托艇部隊駛出地中海,佯裝要渡海前往意大利。前往杜茲的車隊在返回時遭到聯軍截擊,全軍覆沒;快艇部隊也沒有逃出重圍,在科西嘉海域被悉數擊沉。而謎案也由此產生,隆美爾到底是將財寶運向了何處呢?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因涉嫌參與刺殺希特勒未遂的“女武神計劃”,一代“帝國功臣”最終隻落得個服毒自殺的下場,而從此隆美爾寶藏也徹底成了不解之謎。

沙漠寶藏

如此巨額的寶藏竟然下落不明,好事者怎能罷休。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一位二戰學者肯·克裏皮恩,廣泛搜集當時德軍的資料和戰時紀錄,經過數年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隆美爾並沒有將財寶運出,而是就地做了掩藏。因為當時英美聯軍重重圍困,海陸空運均被截斷,隆美爾料定財寶不能運出,而是以快艇部隊引開盟軍視線,再用卡車押送財寶進入沙漠。在車隊到達杜茲小鎮後,他們又換駱駝將財寶運到撒哈拉的深處,掩藏在某座沙丘的下麵。然後是在回來的路上,車隊遭遇圍殲,所以在隆美爾死後也就再沒有人知道藏寶之處。克裏皮恩的文章發表在《星期六晚郵報》1980年2月號上,題為《“沙漠之狐”隆美爾的珍寶之謎》,這在當時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但也有人認為這隻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海底探寶

時至2007年7月19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又對隆美爾的神秘藏寶進行了最新的報道,據稱一位叫做特裏·哈金森的研究人員偶然在地中海科西嘉島的巴斯蒂亞附近海域發現了線索。

哈金森對這批財寶的來龍去脈進行了長達15年的調查研究,不僅鎖定了運寶沉船的具體位置,而且還推測出了其中黃金的重量約為1 760千克,分別裝在6個鐵箱子裏。更為重要的是,哈金森的研究為隆美爾昭雪了一樁冤案,或者說找到了真正的財寶主人,那就是臭名昭著的納粹黨衛軍上校沃爾特·勞夫。他曾經發明了機動毒氣室,又於隆美爾在北非取得勝利時跟來進行特種試驗,但接著英美聯軍在阿拉曼打敗了隆美爾,勞夫也夾著尾巴逃跑了。哈金森認為,當時是他指示手下大肆搜刮突尼斯的猶太社區,獲得了巨額寶藏。但他在逃跑的路上遭到追擊,狼狽之下,他隻好命令炸沉了運寶船。

哈金森征得了法國政府的同意,與幾位科西嘉的專家組成一個搜索小組,展開了細致的搜索工作。他對他所確定的藏寶地點非常有信心,但需要一些更為先進的技術,來將沉入沙中的寶箱“提升”出來。他承認這種方法耗資巨大而且耗時頗多,但他相信最終能夠完成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因為法國政府承諾將所有出土財寶還給它們原來的主人,或者原來主人的親屬、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