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狄府,曾泰道:“恩師,今日查察袁府你可曾發現了什麼?”狄公道:“袁可善在失蹤之前肯定有人闖進了書房之中,我想此人定是知情人,我敢斷定此人就是袁府的管家袁福!”“恩師,你怎麼知道?”“是袁府書房的房門告訴我的。”“哦,房門?”“不錯,袁府書房的房門之上有幾道不易察覺的裂縫,這些裂縫顯然是受強力所致,據此推理,在袁可善失蹤的那天晚上肯定有人強行闖進了書房之中,而據袁夫人所說袁福又是隨侍袁可善左右的,所以我敢斷定闖進書房之人定是袁福,他一定知道那晚發生了什麼!”“恩師今日在袁府之中為何不把袁福叫來一問究竟?”“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今日探查袁府,袁福一定知悉,我已命張環、李朗暗中監視袁府及袁福的一舉一動,還有,那書桌上的印跡由預示著什麼呢?”狄公自問道。這時狄春飛奔而來:“老爺,張柬之張大人求見。”“快請。”張柬之快步到得堂中:“懷英,你真是神了!”狄公笑道:“看來柬之兄肯定給我們帶來了很有價值的消息啊!”柬之點點頭:“不錯,今日我受懷英兄所托查察大理寺卿袁可善、吏部侍郎裴元武、太常少卿葛世彪、少府監李世行等人官檔正如懷英兄所料,此四人果然有密切的聯係。”狄公道:“哦?有何聯係?”柬之接著道:“他們四人都曾參與二十年前構陷趙國公長孫無忌一案!”狄公驚訝道:“構陷長孫無忌?!”曾泰不解道:“恩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狄公歎了一口氣:“趙國公長孫無忌也可以說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當年高宗即位,詔廢王皇後和蕭淑妃,立當今天子為皇後,當時以趙國公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首的老臣冒死覲見由此遭到武皇的嫉恨,褚遂良等人被貶蠻荒,但趙國公長孫無忌不同,他自幼與太宗皇帝交情莫逆,其妹乃文德順聖長孫皇後,其又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做為高宗的元舅,當年高宗即位正是他極力擁護,所以要想扳倒趙國公談何容易,顯慶年間,由武皇授意,許敬宗策劃,借處理太子洗馬韋季方和監察禦史李巢朋黨案之機,誣奏韋季方與長孫元忌構陷忠臣近戚,要使權歸無忌,伺機謀反。高宗痛心疾首,向天自問: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謂朕何!於是削去長孫無忌的太尉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從此長孫一族全被株連,或流或殺,三個月後,許敬宗派袁可善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了。”曾泰道:“竟然是袁可善逼迫長孫無忌自殺的!”狄公道:“這些都是恩師閻立本告訴我的,他經曆過此事,由於此事有辱聖體,正史中記載也隻是一筆帶過,你們無從得知。”柬之肯定道:“懷英兄所言極是,官檔中也隻是一筆帶過,當年長孫無忌自殺後,此四人便飛黃騰達,直到現在位極人臣。”狄公突然一驚道:“不好!”“恩師,怎麼了?”“如果真是長孫無忌後人尋仇,那麼現在關中的欽差大臣工部尚書許光遠必已性命不保!”曾泰問道:“許光遠怎麼了?”狄公道:“許光遠乃許敬宗之子,當年構陷長孫無忌許敬宗可是勞苦功高啊!”曾泰和張柬之具都愕然!狄公稍舒一口氣道:“等等吧,看元芳和如燕回來怎麼說,關中大旱,盜匪猖獗,我料定許光遠此去西都定然凶險異常於是我便派如燕暗中嚴加保護,但願他還活著。”洛陽,神馬寺,寺牆高達丈餘,牆體暗紅,寺院之外楊柳飄飄,寺內佛塔高聳,寶殿雄偉!一人慌慌張張的向神馬寺奔來,由神馬寺後門而入,此人正是袁府管家袁福,袁福身後不遠處張環、李朗緊緊跟隨。看到袁福進寺之後張環道:“李朗你且在此等候,我跟蹤袁福進寺一探究竟。”李朗點頭。寺院之內,五步一廊十步一閣,袁福七拐八繞,小心謹慎,時不時回頭瞧看,張環不遠不近秘密的跟蹤著。到得一間紅牆青瓦的房舍門前,袁福停住焦急的敲打著房門,門開之後一和尚從房裏走出看到來人是袁福之後又鬼頭鬼腦的查看一番,看四下無人拉著袁福進到房中,張環在遠處角落裏駐足觀看,隨後又有三人來到房前進得房中。張環緊隨其後,輕步來到房前仔細的傾聽著。“靜因大師,狄仁傑有通天徹地之能,其探案尋蹤之才古今罕有,今日他來到袁府之中我擔心會被他查出些蛛絲馬跡啊!”又一個聲音道:“還好狄仁傑沒到裴府之中,不然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應付!”房中靜因道:“放心吧,此藥之毒世所罕見,隻要做得漂亮,就算狄仁傑有通天徹地之能,冠絕古今之才他也萬萬不會想到你們的大人是怎麼失蹤的!”靜因陰險的露出一絲微笑,眉頭一揚道:“記住,從今天起我們減少往來,以免被狄仁傑的手下跟蹤!”張環縱身一躍已在幾丈開外,來到寺廟之外,李朗等候多時,張環簡單的將所聽到的情況敘述一番,李朗道:“我們不妨跟蹤其中的兩個,如果真是吏部侍郎裴元武、太常少卿葛世彪或者少府監李世行府內之人,我們定會得到答案。”元芳和如燕已經回到神都洛陽,狄府之內,元芳和如燕將關中之事詳細說了一番,狄公難以置信道:“永豐倉倉廒之中空空如也?!”元芳道:“這是卑職親眼所見。”如燕歉疚道:“叔父,是如燕無能,沒能保護好許大人。”狄公微微笑道:“好孩子,你已經盡力了。”曾泰道:“恩師,果真如您所料許光遠真的遭遇不測了!”狄公道:“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光遠等人失蹤果然朝著長孫無忌後人複仇的方向發展著。”曾泰道:“恩師,我冥冥之中感覺總有些不妥。”“我知道你那種感覺,你感覺案情進展的太過順利,冥冥之中似乎有人安排,到目前為止,凶手的動機和目的又顯得是那麼的合情合理,讓人不得不信,也許是我們想得太過複雜了。”曾泰、元芳和如燕點點頭。狄公繼續道:“而今永豐倉護倉使韋不忌拒絕放糧,激起民變證據確鑿,又據田二所說此人克扣倉戶護倉銀,真真是貪婪至極,罪不容誅!”元芳道:“大人,韋不忌拒絕放糧賑災隻因永豐倉倉廒已是一座空倉,無糧可賑災,而這倉廒之內的米糧又到哪裏去了呢?恐怕韋不忌難脫幹係!”狄公道:“元芳說得好!數百萬石米糧失蹤絕不是一個小小的護倉使獨立完成的,這背後定有一張巨大的關係網。此外長安城內米價竟致平時二十倍之多,奸商暴利之多壓榨百姓如斯真是觸目驚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