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驛館之中。如燕焦急道:“元芳,今夜我遇見了坎位血子!”元芳驚訝道:“什麼,坎位血子?”如燕點了點頭:“不錯,正是此人。”如燕遂把今夜遭遇向元芳說了一遍。元芳憂慮道:“血衣社可真是陰魂不散!如今許大人落入歹人之手,看來我們有負大人重托啊!”如燕也麵露愧疚之色:“是我無能,沒能暗中保護好許大人,我回去向叔父請罪。”元芳安慰道:“這不能怪你,今夜之事歹人是勢在必得,隻要你安全我就放心了。”如燕麵現紅暈道:“元芳,今天你有何收獲?”元芳把今日所見詳細道出。如燕驚呼:“那些饑民膽敢進攻永豐倉,那可是造反啊!”元芳道:“當一個人快要餓死的時候就算是造反都不能抵擋住糧倉的誘惑,怎奈,那隻是一座空倉。”如燕道:“元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永豐倉怎麼會是一座空倉呢。”“事到如今我們當火速返回洛陽將此事稟告給大人,明天一早我們就動身。”洛陽城中,大理寺卿袁可善府邸,府門高大,門前兩個燈籠隨風飄擺,透過紅紅的燭光隻見上書兩個大大的袁字。袁府書房之中一人焦急的踱來踱去,止不住的唉聲歎息,此人正是大理寺卿袁可善,書桌上的紅燭靜靜的燃燒著,此時袁可善猛的一跺腳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來到書桌旁坐下,右手提筆就要書寫,就在落筆的一刹那隻見他的右手僵在了空中,袁可善的臉上現出痛苦的表情!他臉部扭曲瞪大雙眼看著自己的右手,隻見他的右手從握筆的拇指和食指開始慢慢融化,肉和骨漸漸消失,一滴一滴的血紅色液體滴落在書桌之上,中間夾雜著淡淡的黃色,肢體的融化還在繼續,袁可善驚恐的大叫著:“來人啊!快來人啊!”書房門被撞開,袁府管家袁二衝了進來,他一眼便看到身體漸漸融化的袁可善,恐懼的陰影逐漸蔓延,袁二驚恐的瞪大雙眼呆在原地!翌日,朱雀大街,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完全不似西都長安一片冷清,但大街上仍然不難找到關中饑民的身影。人群之中狄公和曾泰率張環、李朗微服查訪,狄公麵現憐憫之色,狄公,宰輔也,心係黎民蒼生之苦,關中大旱,哀鴻遍野,饑民背井離鄉,如此疾苦怎能不令狄公痛心。狄公道:“看此情形,關中旱情相當嚴峻啊!”曾泰點點頭:“是啊恩師,饑民衣不蔽體,瘦骨嶙峋,能夠乞討到神都的尚且如此,那些體力不支的恐怕已經餓殍載道了。”狄公歎了一口氣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啊!”突然前麵人群一陣騷動,一人慌慌張張的向狄公和曾泰跑來,隻見此人滿身是血,大街上眾人唯恐躲之不急惹禍上身紛紛向兩旁閃退,此人沒跑幾步便一頭栽倒,狄公趕忙吩咐道:“張環、李朗,快快救下此人!”張環、李朗上前扶起此人,狄公問道:“你是何人,如何滿身血汙?”此人斷斷續續道:“福、福來、福來客棧。”說完此話便昏厥過去。狄公道:“張環速將此人送往府內治療,曾泰、李朗隨我前往福來客棧。”福來客棧,天字二號房。房內凳倒桌歪,窗紙上刀痕累累,血跡片片,屋內到處可見淋漓的鮮血,地上躺著三具屍體。曾泰自責道:“天子腳下竟然發生這等凶案,恩師,我這個洛州刺史難辭其咎。”狄公雙眼如電仔細的查看著屋中的一切,地上躺著的三具屍體脖頸處各有一個致命的傷口,一把沾滿鮮血的鋼刀被狄公從地上撿起,狄公對著屍體上的傷口認真的驗看著。狄公問道:“掌櫃的,今天是否有可疑之人進到店中?”掌櫃的渾身哆嗦道:“大人,小的並不曾見到可疑之人進得店來。”曾泰上前道:“這就奇怪了,既然凶手不是從正門進來的難道是飛進來的不成。”此時門外匆匆的腳步聲響起,一千牛衛飛身來報:“狄閣老、狄閣老,您可要卑職好找啊。”狄公問道:“哦,怎麼了?”此千牛衛著急的說道:“現如今是龍顏大怒,皇上召狄閣老火速進宮!”狄公和曾泰相視一眼然後道:“那我們立刻進宮!”麟徳殿中,武則天高坐龍椅之上,群臣顫顫巍巍,冷汗直冒,大殿之中鴉雀無聲。狄公剛一上殿便感到一絲異樣:“臣狄仁傑叩見陛下。”“懷英免禮。”“不知陛下火速召臣前來有何要事?”“這是工部尚書兼欽差大臣許光遠的奏折,你自己看吧。”殿中力士將奏折拿給狄公,狄公打開奏折認真的看著,隻見奏折上說:關中旱情加劇,饑民無數,竟發人人相食之事!永豐倉護倉使韋不忌拒絕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幾乎激起民變。武則天道:“懷英,這個韋不忌真真是罪該萬死!一個小小的互倉使竟敢公然拒絕開倉放糧,真真是豈有此理!哼!”狄公道:“陛下息怒,如今關中旱情加劇,饑民屍橫於地,更有甚者人人相食,饑民背井離鄉加劇社會動蕩,國之根本動搖後患無窮也,當務之急應加快米糧西運以緩解關中災情!”武則天微微頷首:“懷英所言極是,朕已命漕糧轉運衙門將洛口倉官糧五百萬石緊急轉移關中以緩解災情!”狄公道:“陛下聖明!”“懷英,還有一事你可曾聽說?”“在下不知陛下所說何事。”武則天道:“柬之,你給懷英說說吧。”張柬之道:“懷英兄,你有所不知,今日閣部來報,大理寺卿袁可善、吏部侍郎裴元武、太常少卿葛世彪、少府監李世釗等人失蹤!”狄公聽罷大吃一驚:“什麼,失蹤?”張柬之點頭,狄公繼續道:“這些人俱都是朝廷大員,怎會無緣無故失蹤!”武則天道:“懷英,此事大有蹊蹺,恐怕還得著落到你的身上。”狄公道:“陛下哪裏話,臣身領洛州牧,在我的轄區內出事,臣應當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