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出現在大河流域,
因為那裏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巴比倫一帶)的兩河流域、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黃河流域以及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這四個四家和地區創造了人類早期文明,所以它們今天被稱為,稍晚一些時候,古希臘文明出現了,進而影響了人類社會。
尼羅河的贈禮——埃及文明
古王國時期
古代埃及文明始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其地理位置基本上相當於今日的埃及。埃及全境處於漫漫黃沙之中,隻有尼羅河從南到北貫穿其間,埃及大約有95%的居民集中在尼羅河兩岸。尼羅河由發源於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與發源於蘇丹的青尼羅河彙合而成,途中流經森林和草原地帶,富含豐富的腐殖質,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濫,在河岸兩側沉積成肥沃的黑土地。尼羅河這種少有的特點,使尼羅河穀成為埃及的糧倉,所以古人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埃及文明的創造者是講哈姆語的北非土著與講塞姆語的來自西亞的人種融合而成的,語言屬哈姆一塞姆語係。從古代埃及留下來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現代埃及人的身體特征與古代埃及人極為相似,這一點是由於埃及在地理位置上的優越性所致。埃及西麵是撒哈拉沙漠,東麵是阿拉伯沙漠,南部是努比亞沙漠和瀑布,北麵是地中海,這樣的天然屏障使埃及人流動性小。
早在公元前6000一前5000年,埃及的農業就已相當發達,並使用銅器。經過長期的發展,埃及形成了兩個對立的王國:一個王國位於尼羅河盆地的南部,稱為“上埃及”;另一個占有尼羅河盆地的北部和三角洲,稱為“下埃及”。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的國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統一埃及,創建了所謂的第一王朝。此後,到希臘人征服埃及之前,埃及共經曆了31個王朝更迭。其中,公元前3100年至前2686年,稱為早王朝時期,包括31個王朝中的第一至第二王朝;第三至第六王朝稱為古王國時期,時間為約公元前2686年至前2181年。
美尼斯在統一埃及後,在下埃及三角洲地區建立孟斐斯作為都城,創立了世襲的專製王朝。
埃及的國王稱為“法老”,意為“住在宮殿裏的人”。法老是被神化了的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埃及全國的土地,在名義上都屬於法老。法老下設宰相和大臣,主管司法、行政、經濟和宗教事務,他們對法老負責。法老還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司法領域的終審法官。法老是集軍、政、法大權於一身的極端專製君主。
古王國時期是古代埃及奴隸製經濟得到重大發展的時期。水利灌溉係統的發展,使得農業生產大大進步,加上尼羅河兩岸本就很肥沃的土地,農業產品的剩餘足以供給龐大的統治階級和手工業者。手工業門類已經相當繁多,主要有建築、采礦、冶金和金屬加工、造船、釀酒、紡織等。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埃及人已經知道鑄造比較堅硬的青銅器。國內外貿易也開展起來,但這時還沒有貨幣,還停留在物物交換的層次。對外貿易則控製在國家手中,並常常伴有對外掠奪。
古王國時期開始修建金字塔,而且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也建於此時,故古王國時期亦稱金字塔時期。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墳墓,因其形狀很像中國的漢字“金”字,所以中國人稱之為“金字塔”。在尼羅河下遊的平原上,矗立著許多高大的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建於公元前2900年左右。這座金字塔位於今開羅西郊的吉薩地區,用230萬塊花崗岩砌成,平均每塊重2.5噸,塔每邊長230米,高147米,但曆經4800多年的風吹雨打後,現每邊長225米,高138米。直到1889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胡夫金字塔旁還有兩座金字塔,分別為哈佛拉和孟卡拉兩位法老的金字塔。在哈佛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獅身人麵像(斯芬克斯),高20米,長50米,用一整塊花崗岩雕成,已經存在了4700多年。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但金字塔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耗費了國家的人力和財力,深化了國內的各種矛盾。
古王國末期,王權衰落,地方貴族勢力增長,古王國統一局麵不複存在,埃及陷入混亂的局麵,進入第一中間期。
中王國時期
古王國瓦解後,君主專製不再存在,埃及分裂為諸多小邦,彼此混戰不休。這種局麵持續了百餘年,史稱“第一中間期”。混戰的結果,是相互兼並,最後隻剩下幾個勢力較大的邦國。
興起於埃及南部的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一王朝,經過長期的鬥爭,重新統一了埃及,開始了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年一前1786年)。中王國時期的埃及,定都於底比斯,主要崇拜的神也由太陽神“拉神”變為“阿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