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秦始皇也不是傻子,他肯定看出來點什麼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手中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不過對於此事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正好此時,後來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並不是宦官,還說他與太後生了孩子,決定密謀造反。那人對秦始皇說道:“他常常和太後淫亂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後密謀說若是大王您死去,他們就讓自己的兒子即位。”
秦始皇聽後,心想這還了得,立馬命令法官嚴查此事,法官也給力,他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了,事情還牽連到相國呂不韋。秦始皇命人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了太後所生的兩個兒子,並把太後徹底貶遷到雍地居住,隨後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位,把他遣出鹹陽到河南的封地。
但是呂不韋曾是秦國國相,影響很大,當他被罷免後,有很多人都去拜訪他。一年以後,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的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他沒有功勞,與王室也沒有血緣,卻得到那麼多封地,這是不應該的,就將他遷往蜀地。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氏有什麼血緣關係麼?但是卻號稱仲父,現在你就和你的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想到自己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被殺,就喝下毒酒自殺。有些人不怕死,就怕輝煌過後的落魄,想必他也是這種人,於是便喝下毒酒自殺而死。
5一統天下秦始皇
當呂不韋去世後,秦始皇的權力就是至高無上的,秦國再沒有任何人敢對他指指點點,秦始皇終於可以一展拳腳。
秦國由於自秦孝公以來奮發圖強,加上秦昭王的努力,以及白起、範雎等人做出的巨大貢獻,讓秦國可以與六國相匹敵。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個沒有作為的國君依然能將家底敗壞掉,看看從前的齊、晉、楚等國就可以知曉一二。
秦始皇無疑是個有作為的君王,但他為人雖然暴躁,不能以德服人,用仁德去治理國家。不過他在開國作戰這一方麵,卻絲毫不含糊。在秦國還沒有統一天下的時候,國家的人才是有很多,武將有王翦父子,蒙氏兄弟等人,這些武將也可以參與朝政。另外韓非的法家思想深受秦始皇厚愛,依法治國,讓國民都很安穩,士兵也盡心為國家效力。反正無論他用了什麼方法,秦國的後方非常穩定,基本不會出現大亂子,而且內部幾乎沒有爭權的現象,百姓也相對安分。這樣就解決了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去攻打其他的國家。
範雎已經去世,但是他的遠交近攻依然被秦始皇所用,這個策略很有效果,使齊國和燕國免於向秦國發兵,在減少了這兩個強敵後,隨後對楚國是既打又拉,讓楚國不敢派兵伐秦,更不敢與韓魏聯合。這樣就等於是孤立了楚國,然後秦國再這個就給秦國免去了很多後顧之憂,可以專心的對付三晉之兵。
趙國是山東六國當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國家,秦國首先將目標定在趙國身上,趙國還沒到不堪一擊的程度,秦國幾次用兵,都被李牧打了回來,秦國也不好再繼續攻打趙國,便轉而攻打韓國。韓國是這些國家當中最弱小的一個,秦國沒有費多大力氣就將韓國消滅,吞並了他們的領地。
趙國是秦國的一塊心病,秦始皇幾次想除掉它,但都沒有機會,在公元前229年,趙國附近發生大地震,這場天災給了秦國機會,在趙國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的時候,秦國突然發兵攻打趙國。前麵我們也有所了解,王翦滅掉了好幾個國家。做事要一鼓作氣,秦王又派人將燕國和齊國滅掉。短短的十年吧,就滅掉了六個國家,可見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前麵的積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次依然是李牧帶兵作戰,即使是與他同列於戰國四大名將的王翦,也拿他沒有辦法。秦始皇得知此事,就利用反間計,將李牧除掉,王翦在失去強敵後,將趙國一舉拿下,趙國也就此滅亡。雖然趙世家的後裔跑掉了,但是沒有了領土和國民的國君就是一個空架子,已算不上是當初的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