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料他故意裝糊塗的說道:“秦國哪裏有王?我看到的隻有太後和穰侯!”範雎也真夠膽大的了,這話若是讓太後和穰侯聽到,非扒了他的皮不可,就是秦昭王聽後,也未必不會怪罪於他。
但是秦昭王聽後,卻給範雎他賠了個禮,因為這話說到了他的心坎裏,範雎也是了解了秦昭王的為人,才敢這樣說的。說道:“先生所言極是,我早就想自己說的算了,以前是因為我年輕,現在我可以自己做主了!”
秦昭王的態度如此謙和,倒讓範雎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範雎也因此更加相信秦王,將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他先說了以前齊國攻打楚國,得不到好處,秦國攻打齊國,也得不到好處。秦昭王不知道他要說什麼,表示十分不解。就問道:“先生是什麼意思?”
範雎看已經吊起昭王的胃口,就開始說出自己的觀點,也就是遠交近攻的策略。他建議秦國攻打附近的國家,而去結交比較遠的國家,聯合起來一起攻打附近的國家。這個計策其實很早就有了,找盟友去攻打旁邊的敵人這種事情很常見,比如越國聯合楚國攻打吳國,晉國聯合吳國攻打楚國等等。不過卻沒有一個人將它形成一個體係,並堅定不移地去實行。
這比連橫還要有針對性,現在已經不是霸王時代,而是赤裸裸地吞並時代,對周邊的國家就要不停地打,直到吞並為止,這目標一明確,就好辦多了。有時候我們做事,就是目標很模糊,模棱兩可,才做不成,達不到當初的預期效果。就繼續說道:“魏國這個國家很不講信用,我們不必和他們講情麵,如果他們不能侍奉大王,就收買他們,如果還不行,就出兵攻打!在秦國附近的國家我們攻打他們,勝利了可以得到土地,即使失敗了,他們也攻不到秦國本土,這是多麼有利,而那些比較偏遠的國家,我們就去結盟,讓他們也對我們附近的國家進行攻打,這樣就會事半功倍,逐漸擴展實力。”
說的明白些,他的這些計謀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就是“遠交近攻”,這也是連橫策略的深化,它為秦國逐步吞並諸侯、一統天下,製定了切實可行的方針。
秦昭王聽後對範雎大加讚賞,決定重用他,同時也宣告太後和穰侯掌權的時代已經結束。秦昭王開始獨立掌權,並任用範雎為相,加緊對外作戰。這一計策,令秦國再次發展強大,離統一天下又近了一步。,為秦國取得了不少好處,不過當他晚年的時候,由於推薦人才不當,惹了大禍。秦昭王念他功勞很大,沒有深究,範雎自知此事還會再起波瀾,便急流勇退。
綈袍之義
當範雎剛當上相國時,須賈曾出使秦國,範雎聽說後,就換上了破爛的衣服,臉上也塗抹了一些土塊,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乞丐一樣。他到了大街上,假裝巧遇須賈,須賈看到他,開始還嚇了一跳,以為是見到鬼了,可是仔細一看,才知道範雎並沒有死。
須賈當然不知道他是秦國的相國,因為範雎此時還在使用化名張祿,須賈這次見到他很是慨歎,認為十分對不起他,於是就請他到飯店裏大吃一頓,並且送給他一件綈袍,這讓範雎頗為感動,範雎吃完飯後就離去,須賈也沒有挽留他。
殊不知,就是這一件綈袍救了須賈的命,須賈來到朝中,看到了相國,不是範雎是誰,他連忙賠罪,範雎念在這一件綈袍的情義沒有殺他。這就是後世所說的綈袍之義。不過魏相魏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範雎心中有恨,他一定要魏齊死,魏齊逃到哪裏別人都不敢收留,最終還是自殺了。
4權臣商賈呂不韋
呂不韋的陰謀
呂不韋本是一個商人,但是他的野心卻很大,竟然將在趙國的人質子楚作為賭注,並稱他“奇貨可居”,想不到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卻讓他成為了秦國的宰相,並輔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