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舒服,奴才就心安了……”
“你不是有話要說嗎?怎麼又不說了?朕已經赦你無罪了,快說吧!”乾隆帝打斷和珅的絮叨。
“萬歲爺您說您比不過聖祖皇帝,奴才卻不以為然。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打江山易,坐江山難!”和珅頓了頓,接著說:
“當年康熙爺力擒鼇拜、定三藩、收台灣、趕羅刹,的確是嘔心瀝血為我大清國開辟大片疆土。但是萬歲爺您的威名可是遠播海外呀!”
“記得是聖朝十二年(1747),大金川首領莎羅奔公開叛亂。萬歲爺命張廣泗為四川總督,全力進剿。莎羅奔負隅頑抗,致使我大清多次失利。萬歲爺又派大學士訥親前往督師。可是那訥親趾高氣揚,一到前線,就嚴令三天攻下刮耳崖,否則以軍法從事。結果是損兵折將,訥親自感失誤,故負氣推諉。過了半年,銀餉花費不計其數,而戰功全無。萬歲爺知道後,立命將張廣泗逮治來京,說他‘負恩忘國’,按律斬首。接著傳旨,命訥親回奏。可訥親盡把責任推給張廣泗。萬歲爺將訥親的奏折擲到地下,命侍衛到訥親家,取出訥親祖父遏必隆的遺劍,派人送往軍前,令訥親自裁。訥親自知不免一死,遂用這支祖劍自刎。萬歲爺又另派大學士傅恒為經略,增派軍隊,和嶽鍾琪分兩路進剿。莎羅奔乞降,大小金川遂告平定。萬歲爺得知之後,對有功之臣也是大加褒賞,對傅恒優詔褒獎,把他比作平蠻的諸葛武侯,封他為一等忠勇公,嶽鍾琪封為三等威信公。在凱旋時,萬歲爺又命皇長子和諸王大臣郊勞,您還親自在紫光閣行飲致禮,並在豐澤園賜宴隨征將士。”
“在聖朝三十一年(1766),大小金川再次叛亂。萬歲爺命四川總督阿爾泰率軍進剿,多年無功。於是萬歲爺又另派大學士溫福督師,以尚書桂林為總督再征大小金川。可用兵數年,勞師靡餉,我大清接連受挫。遂於聖朝三十八年(1773),萬歲爺因溫福已戰死,桂林無功,遂以阿桂將軍為定西將軍,嚴令剿滅叛匪。到聖朝四十一年(1776),阿桂將軍攻克了大金川的最後據點噶爾崖,叛亂被平息。叛亂頭目索諾木和莎羅奔率家族20餘人出降。阿桂將軍獻俘京師,萬歲爺親禦午門受俘。索諾木和莎羅奔被淩遲處死,其他族人等有的被殺,有的被監禁,有的被發邊為奴。萬歲爺封阿桂將軍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畫像入紫光閣。此役後,改大金川為阿爾古廳,小金川為美諾廳。”
“朕的事情,你還記得很清楚嘛!”乾隆帝懶懶地說。
“萬歲爺的事跡已經深深刻在了奴才的心裏。而且萬歲爺做了連康熙爺和雍正爺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和珅很有資本地說。
聽和珅這麼一說,乾隆帝立刻來了興趣,催促道:“快說說,究竟是什麼事情連兩位賢明先祖都沒有做到?”
和珅如數家珍般侃侃而談:
“那是在聖朝二十年(1755),萬歲爺派兵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昔年康熙爺和雍正爺對準部多次用兵,但未根本解決問題,準部時服時叛,成了我大清一塊很大的心病。在厄魯特蒙古內附後,萬歲爺審時度勢感到形勢有利,遂命班弟為定邊將軍,以歸附的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分兩路向準噶爾部進攻。準噶爾軍紛紛投降,接應我大清。我大清也兵不血刃地進入伊犁。叛亂頭目達瓦齊見勢不妙,率數十人往南疆逃竄。南疆維吾爾族各部紛紛響應我八旗鐵騎,擺脫準噶爾的統治。達瓦齊逃到烏什,被維吾爾族人擒獲,押送到我營,繼而被解送北京。萬歲爺痛斥了達瓦齊叛國的罪行,但為了照顧民族關係,赦免了他的罪過,還封他為親王,讓他住在北京,受到最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