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曆史,從縱向上分,有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
在神話時代,中華的祖先有盤古氏 、伏羲和女媧 、燧人氏與有巢氏 、神農氏。
在傳說時代,在父權製社會時,中華大地上有了幾個部落集團,他們分別是黃帝集團 、炎帝集團 、太昊集團與少昊集團 、三苗集團。由此,還有了“三皇五帝”之說。“三皇”者,指伏羲、炎帝、黃帝也;“五帝”者,即少昊帝、顓頊帝、帝嚳、堯帝和舜帝。
公元前二十三世紀中國進入了半信史時代。說是半信史,是因為有些史實還是傳來之說,有些史實卻得到了考古發掘的支持(尤其是甲骨文的被發現)。半信史時代,先是有了夏朝,那是大禹的兒子啟推翻了“天下為公”的“禪讓製”而行世襲製,繼承了父親禹的王位開始的王朝。
公元前十八世紀(前2205年)在現在的山東曹縣有個商部落,酋長叫子天乙。在夏王朝最後一位君王姒履癸寵信施妹(讀Mo)喜而荒淫無道時,子天乙發展了自己部落的實力。公元前1766年,商部落的酋長子天乙起兵,攻到首都安邑(現山西夏縣),在鳴條(一說在今山西省安邑縣,一說在河南省封丘東)把夏軍擊潰。姒履癸(子天乙後稱其為“桀帝”)被俘,之後被放逐到當時十分蠻荒的南巢(安徽桐城)。延續了470年的夏王朝至此覆滅,商王朝建立。
第一節 裙下之王
商王朝是個信天命、敬鬼神的王朝。商王朝的創始人子天乙稱其先人出生得於天命。司馬遷在《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中記錄下了這個傳說:
五帝之一的帝嚳有個妃子叫簡狄。一次與婢女等三人去河邊沐浴,浴後腹中饑餓難耐。這時飛來一隻黑色的鳥並落下來生了一個蛋。又饑又渴的簡狄拾起此蛋,敲開蛋殼,喝了下去。由此她有了身孕。之後生下了兒子契。契長大後,追隨大禹治水,終獲成功。論功行賞時,舜帝誇他說:“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意思是說,契教化工作做得好,刑罰公平,仁政愛民。於是舜帝將“商”這塊地方封給了契,並賜姓為子氏。契到了商後,為百姓謀福祉,很快讓商地富裕了起來。
仁愛的成湯
由契後十一代為子天乙(其去世後諡號為成湯,後代史書便也尊稱這位有為的君王為成湯。集解張晏注釋“湯”字的意思說:諡法曰:“除虐去殘曰湯。”)成湯遷自己部落至亳。
成湯是一個很有仁愛之心的人。這個仁愛之心有兩個最典型的故事。一個是網開三麵的故事,故事說,部落的人在野外張網捕鳥。剛繼位部落酋長的成湯看到了,說,這一網把所有的鳥打盡豈不太殘酷了麼?於是張網的人說,那就網開一麵吧。但仁慈的成湯仍認為這還不夠,讓他們將網的三麵都撤去了,隻留下一麵。他還說:“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史記·殷本紀)。”意思是說,能從左繞過去的就從左繞過去,能從右繞過去的就從右繞過去。隻有命中該有此難的就入網吧。天下諸侯們知道了這件事後都說:“成湯將自己的仁愛擴大到了鳥獸了呀,真是個仁君!”
成湯第二個典型的故事是他對友鄰部落的愛。《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記錄了這麼一個故事:
商部落邊上有一個葛部落。成湯有天到葛部落時發現葛部落的首領葛伯沒有在祭日祭祀鬼神。成湯便奇怪地問,昨天是祭日,可您的祭壇上沒有犧牲呀!看到這個剛當上首領的毛頭小夥如此多管閑事,葛伯沒好氣地回答,我窮,我自己還沒有吃的呢,我拿什麼來給鬼神吃呀!
成湯沒有計較葛伯的態度,倒是想,葛伯說的是大實話。葛部落是太窮,拿不出什麼來祭祀。但不祭鬼神他的部落將得不到鬼神的護佑,那老天就會降災於葛伯的部眾的呀!想到這裏,成湯一回到自己的部落後就派人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但是葛伯把牛羊殺吃了,卻仍沒祭鬼神。
成湯聞訊後,又派人去問,祭鬼神不是首領您一個人的事呀,這事關您的部眾的安危呢。葛伯十分生這個愛管閑事的小首領的氣,說,光有牛羊有什麼用呀,還得有米麵做糕才能祭鬼神呢。我沒有米麵!聽了他這句話。成湯馬上再派人去教葛伯部落的人種麥種粟,還派自己部落的老人和孩子去給教種地的人和學種地的人送飯送酒。
對成湯的仁愛行為,葛伯很不領情,認為成湯這是在攏絡他部族的人心,便一氣殺了成湯部落送飯的一個小孩。
葛伯的行為激起了各部落及自己部落人的公憤。成湯當即發兵,滅了葛部落及附屬部落。而成湯的仁愛之舉,不但遠播天下,也為他贏來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伊尹。
這天,成湯娶有莘氏部落之女為妻,舉行大婚。成湯發現,自己妻子帶來的一個奴隸伊尹十分的有趣。他身材短小,貌不出眾,卻背了一口跟自己個頭差不多高的鼎來,自稱非此鼎不能做出好湯,非此鼎不能熬天下之湯。果然,他的湯做得有滋有味。品著他的湯,成湯回想起他“非此鼎不能熬天下之湯”的話,品出他實有問鼎天下之才。於是大婚典禮的第二天他就將伊尹召進帳來單獨交談。交談中才知道,伊尹為天下奇士,故意降身為奴,隨女陪嫁,就是看到夏桀無道,天下唯有成湯厚以待人,所以想找機會來輔佐成湯,取代夏桀。